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蒙城县城关街道:善讲“四话”,奏响服务群众“最强音”

来源:蒙城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7-30 16:48:17

“张大爷,您家的医保报销材料还差这一样,我帮您记下来,明天顺路带来就行嘞!”近日,安徽亳州市蒙城县城关街道刘桥社区干部小王用一口地道的蒙城方言,耐心给居民讲解医保政策,贴心的话语让老人连连点头。这是刘桥社区工作人员践行“四话”工作法,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场景。

讲好“本地话”,让沟通“无隔阂”

基层工作不是“我说你听”,而是“我们一起干”。我们要放下“书生气”,学会用方言俚语与群众交流,避免“官腔官调”。刘桥社区干部主动用方言、用土语,在入户走访、政策宣讲时,将“书面语”转化为群众熟悉的“本地话”。无论是解释养老保险政策,还是宣传防汛知识,都用乡音拉近距离,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以前听干部讲话像听‘天书’,现在用咱这儿的话一说,啥都明白了!”居民刘大伯的感慨,道出了“本地话”的沟通实效。

讲好“家常话”,让走访“有温度”

基层工作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唠嗑交心”。要善于用“拉家常”的方式了解群众需求,而不是机械地问“你有什么困难”。刘桥社区干部走访时不搞“程式化”询问,而是从“吃饭没”“身体咋样”等家常事聊起,在拉家常中摸清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定期上门唠家常、问需求,把关怀藏在“天冷加衣”“按时吃药”的叮嘱里,让群众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自己人。

讲好“贴心话”,让服务“接地气”

基层工作不是“冷冰冰的管理”,而是“有温度的服务”。面对群众诉求,社区干部不回避、不推诿,用“贴心话”解心结、办实事。对就业困难的群众,主动推荐合适岗位,说“咱试试这个活儿,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对矛盾纠纷,站在双方立场劝和,讲“都是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让一步更和睦”。只有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才能减少误解、凝聚共识。

讲好“内行话”,让干事“有底气”

基层工作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实干本领”,要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避免“外行指导内行”。在产业发展工作中,社区干部小马化身“行家里手”,用“内行话”帮企业找路子;在社区商铺走访时,干部小张用市场分析的“内行话”,建议商户“结合社区需求调整进货品类,生意能更火”。专业的指导让群众少走弯路,也让干部赢得了“靠谱”的口碑。

如今,“四话”工作法已成为刘桥社区干部的“必修课”。一句句乡音、一声声家常、一番番贴心、一段段内行话,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让基层工作更接地气、更聚人心,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胡凯丽)

相关推荐
安徽蒙城县许疃镇:抗旱一线显担当 打井解困润民心

连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农作物面临严峻旱情,农田干裂、作物缺水,安徽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钟庙村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担当,全力推进抗旱打井工作,为村民送来“及时水”。

安徽蒙城王集乡推进畜禽污染治理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今年以来,蒙城县王集乡聚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关键环节,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力推进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安徽蒙城:博物馆热度持续飙升

2025年1-6月,蒙城县博物馆活动总量80场,全省县级排名第一,客流总量11.3万人次,全省县级排名第十五位,全市县级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