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无为:五措并举强基层 织密健康防护网

来源:无为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8-21 15:23:20

近年来,安徽省无为市创新实施“强基、保基、提质、活源、协同”五项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基层医改新路径。

基础设施是基层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石。无为市持续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成功实现乡镇、社区、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大力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达标工程,全面更新医疗用房、设备及信息化平台。例如,对全市17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设备购置和就诊环境改造。改造后基层诊疗率提升20%,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无为市向基层倾斜编制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编制数845人,现有在编人数710人,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有岗可依”。同时,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14人、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就业28人、退休人员返聘12人、对口帮扶44人等多渠道扩充人才队伍,缓解基层人才短缺难题。此外,鼓励医疗机构立足自身特色,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全面推进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显著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无为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起稳定的卫生健康投入机制,严格落实政府补助政策。在医改创新方面,全力打造襄安镇、蜀山镇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遴选10家镇卫生院打造12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重点推进石涧镇精神卫生分中心、蜀山镇血液透析分中心等建设项目。通过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基层群众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在监管层面,无为市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础、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持续整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确保群众获得安全、可负担的医疗服务。

同时无为市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标准”达标率达到100%,5家单位通过“推荐标准”。对照建设标准,加强了全科、儿科等重点科室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与项目支持,提升设施设备配备水平。同时,加强与长三角高水平医院如上海新华医院、省立医院、安医一附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开展医教研合作,强化对口帮扶机制,推动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县域下沉。在县域内,组建3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专家、技术、药品保障等资源的上下贯通,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无为市从扩大增量与提升存量两方面发力,创新实施“三多”引才模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成立5个“名医工作室”、7个博士工作站。持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通过师带徒、跟岗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能,让群众放心在基层就医。

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在管理体制上,无为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经费由政府承担,运行经费通过服务收费与政府补助等多渠道补偿;用人机制推行“岗位聘用制”和“绩效考核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绩效管理,分配机制以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考核结果与收入挂钩,充分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群众就医满意度,由长期落后跃升到位居前列。

不断完善基层健康服务网络,加快基层智慧医疗建设,推动电子病历共享与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积极探索多元化医联体建设模式,明确医联体内各单位职责分工,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深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展中医古法健康操、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医养生功法”的推广培训,建成县域智慧中药房,全方位守护群众健康。

通过五项举措的协同发力,无为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就医格局已逐步形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筑牢坚实根基。(唐玉娇)

相关推荐
安徽无为:上半年工业用电“加速跑” 经济“添动能”

今年上半年,安徽无为市电力数据持续飘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百姓舞台点燃城市文明夜 “艺起来” 无为周末剧场首演火热开启 ​

7月4日晚,无为市九洲农文化广场华灯初上,全新群众文化品牌 ——“艺起来” 无为周末剧场在此火热首演。

安徽无为:创新“敲门”招商赋能产业腾飞

今年以来,安徽无为市创新招商战法,瞄准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敲门行动”,助推招大引强取得新突破,促进产业集群壮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