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高质量绿色金融体系 共促全球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5-10-20 15:42:49

新华丝路北京10月20日电(刘婉秋)为进一步凝聚绿色发展共识,深化投融资合作机制建设,“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构建高质量绿色金融体系 共促全球可持续发展”专题交流活动暨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年会2025。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赵英民、巴基斯坦气候变化与环境协调部国务部长谢兹拉·哈拉尔在开幕环节作主旨演讲。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余剑、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张华平分别在开幕环节致辞。会议开幕环节由绿色联盟副理事长、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李永红主持。会上,来自多国的政府代表、金融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绿色金融标准统一、跨境协同、资金融通等议题,深入探讨如何共同推动绿色金融更有效地服务于全球经济低碳转型,共促全球可持续发展。

42ed6f8a540341be9aa9ec895c6d587e.jpeg

图为年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南方国家需求凸显,中国方案贡献智慧

赵英民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本次年会旨在共同助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贡献中国方案,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让金融成为推动全球,特别是南方国家可持续繁荣与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谢兹拉·哈拉尔在会上介绍说,巴基斯坦面临洪涝与冰川融化等复合型气候风险,正积极构建本土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分类标准,以增强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并期待在绿色联盟以及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下,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政策对接和项目合作。

目前,全球碳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标准碎片化、跨境协作机制不完善等结构性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更为严格的环境政策与碳关税措施,导致主权信用风险、商业风险以及“绿色壁垒”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推动国际规则协同、构建更具包容性与一致性的绿色金融治理框架,成为多方共识。

巴西驻华大使馆环境与气候变化处主任路易斯·凯佩介绍说,巴西即将推出“热带雨林永久基金”(TFFF),通过建立长期资金池为热带雨林保护提供持续激励,目标动员资金规模达1250亿美元,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生态保护与资金机制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凯佩表示,希望中巴双方能够加强合作,将此愿景转化为对森林保护的长期贡献。

印尼基本服务改革所执行主任法比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在绿色金融和能源转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在国内大规模投资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债券和标准建设,也通过“一带一路”框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成本技术、定制化融资和能力建设支持。

绿色金融作为关键纽带,助力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赵英民指出,绿色金融是连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构建绿色丝绸之路的关键力量。绿色联盟正在深化伙伴关系建设,筹办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指导委员会,提升伙伴关系管理水平、统筹能力,为“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合作提供顶层设计、政策协调和机制保障。

余剑系统阐述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完善的顶层设计、逐步健全的标准体系、全球领先的市场规模、持续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日益深入的国际合作,以推动绿色金融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落地与应用。

张华平指出,要加快健全绿色金融合作机制,完善绿色金融跨部门合作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实际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通过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合作机制化、体系化,探索建立绿色金融评估工具和风险共担机制,引导各国公募资金、开发性金融和私营资本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绿色项目。

中非发展基金市场部副总经理张睿杨分享了中非发展基金在非洲推动绿色投融资的成果。截至目前,该基金已覆盖近80%的非洲国家,决策投资额近90亿美元,带动中企对非投资超过328亿美元,项目涵盖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多个领域,有力促进了中非绿色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推动标准协同与技术合作,全球共筑绿色未来

绿色金融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抓手。赵英民强调,要推动创新融资与绿色技术转移在绿色债券、混合融资、碳市场等领域深化探索绿色技术、标准与项目在共建国家落地,提供绿色投资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标准体系的统一与衔接是提升绿色金融效能的关键。张华平建议,应持续更新《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开展核算方法、统计制度、认证评估等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并推动国内标准和国际衔接,为全球绿色标准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评审部副总经理龙仁芹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绿色政策的支持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金融特别是绿色保险的支持力度,细化和补充相关的支持措施,增强对绿色项目的风险保障与融资支持。

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为全球绿色金融搭建协作平台

此次年会正值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发起两周年。该机制由绿色联盟及16个中外合作伙伴在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发起,旨在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投融资瓶颈提供沟通合作平台和务实解决方案。中国进出口银行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杨伟庆表示,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是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机制自启动以来与共建国家开展务实合作,项目落地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各合作伙伴在项目遴选、可研完善、混合融资、绿色认证及低碳金融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两年多来,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机制着力优化项目融资结构,提升项目声誉与影响力,先后与洪都拉斯、印尼等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并与巴西绿色发展投融资国家平台积极对接,聚焦重点业务领域,推动低碳发展模式创新。同时,机制探索中非绿色转型合作新路径,拓展合作伙伴网络,多元构建国际合作体系,并与国际机构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面向未来,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绿色金融纳入全球环境合作议程,通过政策协调、技术共享与项目共建,增强国际协同行动力。从巴基斯坦的灾后重建到巴西的雨林保护,从中非清洁能源合作到“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机制的完善,绿色金融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关推荐
共建美丽城市,赋能绿色基建新未来

10月18日于北京举办的“共建美丽城市,赋能绿色基建新未来”专题交流活动暨绿色低碳专家网络年会2025上,中外绿色低碳发展领域专家齐聚,共享经验、凝聚共识,为深化城市绿色低碳合作、实现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从“污染治理”到“低碳引领”:中国碳金融实践赋能“全球南方”

2025年9月7日至20日,“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在北京、广州两地成功举办。本次研讨班不仅搭建了南南合作新平台,也为发展中国家协调经济增长与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专访丨期待泰中深化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领域合作——访泰国开泰银行执行副总裁郑卓文

泰国开泰银行执行副总裁郑卓文日前在曼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东博会让东盟国家企业近距离感受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与绿色技术,这将助力泰国本地企业引入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为泰中在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