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德两国在出版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10-13 14:10:06

新华社法兰克福10月13日电(记者胡小兵、沈忠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出版国。对于德国出版界来说,中国是拥有巨大潜力的重要出版市场,中德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11日说。 陈平当天在第6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现场就中国图书在德国译介传播的情况及中德图书合作前景,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陈平在谈到中国古典文学时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情节动人,文学水准高,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艺术等多种元素,至今仍受到德国文学爱好者的欢迎。”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德国的译介传播起步较早,但很少有全本的翻译。不过,近年来这一情况有所改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德文全译本相继出版,《水浒传》的译者正在对原译本进行修订更新。 

“不久之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最新德语全译本将全部问世,这将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陈平说。 

谈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出版情况,陈平说,德国出版社对中国当代文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近期出版的作品有麦家的《解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和刘慈欣的《三体》,其中《三体》一度登上德国《明镜》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 

此外,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的三部作品《青铜葵花》《第八号街灯》《草房子》在德国出版。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上还举办了《草房子》德文版的首发式。 

陈平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文化自信显著提升。”近年来,中国多部当代戏剧作品在德国演出,加上国内艺术节不断邀请德国戏剧作品客演,使德国民众对中国戏剧的兴趣增强。 

柏林时代戏剧出版社出版了《身在其中——中国新戏剧集》,首次汇集中国当代剧作家的5部作品。亚历山大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当代戏剧》,并计划明年3月出版《中国人如何看待戏剧》一书。这些都是中德图书交流中的新现象。 

对于中德两国图书合作的前景,陈平表示:“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受阅读习惯、思维和叙述方式、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文学作品在德国文学市场中仍属小众,英美文学依然是德国外来文学图书市场的主流。” 

“随着中德两国政治、经贸和文化关系的日益密切,很多德国人对中国的兴趣十分浓厚,想了解中国的愿望很强烈,而阅读中国文学作品为这些人提供了一条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有效路径,”陈平说,“再加上热衷于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德国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为中国文学在德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德在出版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以及中国对文学译介支持力度的增强,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中国在推进中文图书译介推广的过程中,应考虑走多元化道路,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中国。在中国优秀图书海外推介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应涵盖文学、历史、艺术、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少儿等各个方面,以便给海外受众提供更多了解中国的可能。 

陈平说,中德两国在出版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每年仅童书出版市场的总市值就高达200亿元人民币。社会和家庭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给这个市场带来更多活力,中国每年都会购买大量童书版权。与中国相比,德国市场较小且易饱和,中德在童书领域的合作无疑对德国儿童读物出版商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相关推荐
“我们很荣幸成为这条坦途的见证者”——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让沿线地区焕发活力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合作建设贯通吉南北的干线公路——新北南公路。该公路全长433公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切实便利和福祉,也让沿线地区焕发“新生”。

专访|中国企业是全球物流创新的重要推动者——访慕尼黑博览集团全球产业负责人

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全球产业负责人罗伯特·舍恩贝格尔在2025年慕尼黑国际物流博览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物流行业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对技术发展保持高度敏感,是全球物流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端午民俗节活动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

“粽香传情·共庆端阳”端午民俗节5月30日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举行,在吉华侨华人及中资企业、孔子学院、留学生代表及各界人士等20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