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精确到分的通关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9-13 09:58:00

上海自贸区

图为上海自贸区洋山港集装箱码头(2015年12月8日摄)

新华社信息上海9月13日电 (记者何欣荣) 6:30,航班在浦东机场落地。7:19,空运货物入库理货。8:28,向海关进行进境申报。10:10,货物通关出区进入国内,距飞机落地仅3小时40分钟——今年9月上旬,一批国际知名时尚品牌服装,创造了上海自贸区空运物流的新速度。

今年9月底,上海自贸区运行将满三周年。瞄准贸易便利化这个大目标,海关部门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先后推出31项创新制度并全部形成公开透明的规范标准。在此基础上,一套新的海关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以刷新通关纪录的服装进口为例,其中就暗藏着不少“新门道”。比如,先进区后报关。中远空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路明说,货物刚到港的时候,很多信息并不详细,这时候去报关,既费时又容易出错。改为“先进区后报关”后,可以在入库的时候进行申报整理,等到出货的时候申报也完成了。“这个政策出来后,客户拍手称快。”

此外,还有“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郁雄伟告诉记者:“原来自贸区的保税仓库不能放非保税货物,带来很多麻烦。比如跨境电商的退货单比较多,退回来的货物交过关税属于非保税货物,需要另找仓库处理。增加运输成本不说,管理难度也非常大。实行分类监管后,用信息化的手段监控,所有货物在保税仓库统一配送,效率大大提升。”

得益于这些改革,目前上海自贸区一线进出境平均通关时间较上海关区缩短78.5%和31.7%。上半年上海自贸区合计进出口值逾5400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快消品牌,以快取胜。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成本,就是竞争力。在自贸区通关效率的支持下,今年上半年我们完成进口货值近6.5亿元、报关单数1万余票,环比分别增长50.5%和108.5%。”上述国际服装品牌中国区负责人表示。

以企业获得感为靶心,自贸区的海关新政正在与市场主体形成良性互动格局。郁雄伟说,每次改革前期,海关都会邀请企业参与研讨,在调研后的一两个月内会有一个“接地气”的政策发布。“我们自己享受自贸区红利,也为客户争取自贸区红利。”

上海海关副关长郑巨刚介绍,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贸区,目前上海自贸区推出的31项制度创新中,已有2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苗圃”效应达到预期目的。下一步,以“前所未有的便利化和有效管控”为目标,改革还需要推动跨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优化升级现有的贸易监管服务模式。

相关推荐
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取得积极成效

试点一年多来,80条试点措施已基本落地,开展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为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自贸方案”。

汇全球之势 聚四国之光 国别中心开馆仪式暨第二届外高桥全球商品选品会开幕

2024年3月26日,位于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内的 “全球汇”园区又迎来一次盛大的国别中心开馆仪式——巴基斯坦中心、匈牙利中心、蒙古国中心、亚美尼亚中心四个新引进的国家馆同日开幕。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

5日,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金融改革创新促进自贸试验区提升”分论坛举办。上海市副市长解冬表示,作为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相连,两者联动发展,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