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场亲历体验的精神盛宴

来源:甘肃日报 2016-09-22 11:24:39

在去往敦煌莫高窟的必经之路上,陡然出现一片由错落有致蓝色玻璃拼接而成的大型建筑,在沙漠戈壁的背景衬托之下,由于阳光的映射,恍若一片仙境。

这是导演王潮歌的最新作品《又见敦煌》的专属剧场。是以“沙漠中的一滴水”为创意理念设计,耗时近两年建造的。9月19日晚,导演王潮歌带着她的剧组与媒体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她说,“希望这部作品不仅是给来敦煌旅游的游客看,更想给我们的子孙看。”

与其说这是一次观看,不如说是一次亲历穿越的体验。

一进入剧场,即进入了一个壮观瑰丽的幻境空间。在迷宫式的剧场中,设置了罕见的超大型联动舞台机械装置、3D影像装置、移动巨幕装置,28台升降机同时在工作着,这个空间里,观众不再只是看客,而是参与了演出的全过程。

第一表演区里,T台一般的大道实际上是意象化的丝绸之路,走过丝路、穿过黄沙;

第二表演区目睹了道士王圆箓送出国宝的那一幕后,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已分成十六组进入不同“洞窟”,与不同时代的古人“对谈”。在行走观演了近一个小时,在最后一个表演区内,观众在引导员的带领下进入一个剧场,这时你便可坐下,沉下心来观看一场由《药师经变图》引发的真实故事,直到最后的画外音出现,“一千年究竟有多长?”诗人答:“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了。”

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90分钟的实景穿越,让观众从两千一百年前走到今天。

总导演王潮歌用三个“棒”形容这部作品。第一个“棒”,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写敦煌、写丝绸之路的作品非常多,这些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去叙述一段历史或一个人的悲欢离合,但是用史诗的笔法大写实、大写意地将这个时间跨度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又见敦煌》是第一部。第二个“棒”,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观众的审美水平在各种节目中不断提高,既要让作品有内涵有力度,同时还能满足感官的需求,使两者相得益彰,这部作品做到了。第三个“棒”,先有剧本,后有剧场,也就是这个剧场是为《又见敦煌》量身定做。观众在行走观看中感受到的不局限于平面,多维度表演的空间、与历史人物的互动、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将表演容量最大化的同时观众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贴近历史。

“作为一个导演,吃苦受累是‘规定动作’,把一个作品做到与众不同,那才是超常发挥。怀着敬畏之心去创作,我的笔点触在历史节点、点触在历史人物身上的同时,也想点触在每位观众心里,作品中展现的不仅仅是历史真相,更多的是价值观,是文化传承的态度。为了这个,我愿成为铺在丝绸之路上的一把黄沙。”王潮歌这样说。

据介绍,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由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作为甘肃省重点文化项目,《又见敦煌》以史诗的笔法传承丝路文化,以艺术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又见敦煌》从艺术角度再现“人类的敦煌”,有望成为敦煌的又一张国际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