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走进中巴经济走廊首个“鲁班奖”项目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国腾 2017-12-04 15:22:41

新华丝路网巴哈瓦尔布尔12月4日电(记者刘天)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焦利斯坦沙漠边缘,有一片颇为壮观的“蓝色海洋”。它静静地把这里丰富的光能转化成电能,输送给附近巴哈瓦尔布尔地区的居民。

这片“蓝色海洋”就是由中国一冶承建的巴基斯坦300兆瓦光伏电站一期项目。该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之一,也是走廊项目中最早投产的能源项目。自去年6月建成以来,已累计发电约7.3亿度,成为巴哈瓦尔布尔地区近28万家庭主要的供电设施。

沙漠边缘的巴哈瓦尔布尔自然条件恶劣,夏天最高气温能达到50摄氏度以上,多数家庭依靠电风扇度过炎炎夏日。家住巴哈瓦尔布尔的默罕默德告诉记者,以前夏天每天都要停电12小时,而一期300兆瓦工程完工后,夏天每天只停电大概两小时,能让他们更舒服地度过夏天,这让他们非常高兴。

在项目园区现场,一排排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地排列着。一期首批50兆瓦光伏板依地势而建,原需要花半年时间完成的任务仅用短短两个半月就完工,在巴基斯坦的沙漠中创造了“中国速度”的奇迹。随后的250兆瓦光伏板则在整平后的地面上安装。每块光伏板之间的距离和高低几乎完全一致,数十米长的列队几近一条直线,这样的安装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标准。

园区内的部分光伏板还安装了先进的太阳能自动清洗机,可以定时自动清洗光伏板上的灰尘,保证光伏板的发电效率。而这也主要得益于精细化的施工标准。

除了施工质量过硬外,该项目的环保措施也是一大亮点。为了增加环保性,项目选址在了荒芜的盐碱地,不占用巴基斯坦有限的耕地。同时,为了防风固沙,项目还在升压站周边种植了低矮植被,满足了当地政府对工程的环境保护要求。

项目所在的旁遮普省近年来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雾霾天气不断加重。因此减少老旧的燃油发电,发展清洁能源是当地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空气污染的必然选择,而零排放的太阳能正是选项之一。

据了解,一期300兆瓦的光伏板年发电量约为4.8亿度,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站相比,每年可节约15.36万吨标准煤。除此之外,太阳能发电还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节约淡水资源和处理废渣等环境成本。

在属地化方面,项目也积极拉动当地就业,在建设高峰期时曾为当地创造了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包括水泥和钢筋在内的建筑材料也都在当地购买,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项目还帮助当地民众修葺了园区内的白色清真寺,为巴籍雇员提供了祈祷场所。

正是得益于超高的安装速度和标准,优秀的环保和属地化措施,这一光伏项目于今年11月获得了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这也是中巴经济走廊于2013年5月提出以来,第一个获得这一奖项的项目。

中国一冶巴基斯坦分公司副经理龚晓斌说,这是中国一冶承担的首个新能源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仅采用了多项国内新技术,还研发多项专利技术,真正做到了把先进的技术带入了巴基斯坦,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巴经济走廊。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发展成熟,在海外市场的份额也逐渐增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光伏产业走出国门寻求更大的市场和发展也是必然趋势。而巴基斯坦电力短缺,但日照充足,有大量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拥有让中国光伏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的土壤。

龚晓斌说,作为参与到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的企业,需要有把中国优质产能带出国门的责任感,要展现中国企业能力强、标准高和要求严的过硬作风,才能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走出去”战略。

相关推荐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一批农机装备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农机装备分发仪式4月28日在巴首都伊斯兰堡举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巴基斯坦全国粮食保障和研究部部长拉纳·坦维尔·侯赛因等出席仪式并致辞。

海南省能源协会与中来股份客人座谈交流

4月9日下午,海南省能源协会会长、农工党海南省能源支部主委吴太能与到访的苏州中来民生能源有限公司南方大区总经理潘名星一行座谈交流,共同探讨光伏产业在海南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将最真实、最动人的故事讲给你听——访纪录片《从西安到瓜达尔港》导演白志军

近日,随着中巴合拍纪录片《从西安到瓜达尔港》第一季《一路千年》在央视播出,一条被誉为“中巴友谊之路”的喀喇昆仑公路被人们熟知,一段中巴两国人民世代相连的深情厚谊为更多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