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欧班列(成渝)列车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无人机照片)。拍摄于2022年6月30日,新华社照片。
横贯亚欧的“钢铁驼队”,在全球聚焦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绿色实践。它用绵长的轨道证明,发展的道路与生态保护的道路,可以是同一条。
“中欧班列从诞生之初就拥有绿色基因。”捷克METRANS集团丝绸之路事业部总监马丁·库贝克表示,铁路运输本身就是一种环保的运输方式,一列载有55个40英尺集装箱的火车,其碳排放量远低于同等运量的卡车。
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电气化率提升至75.8%。在这一绿色进程中,中欧班列的表现尤为亮眼:随着铁路沿线设施电气化改造的持续推进,以及新能源集卡等清洁运载工具在货物集疏运环节的投入,这条横跨亚欧的“钢铁驼队”,其绿色底色正变得愈发醇厚与鲜明。
中欧班列的绿色故事从不止于自身。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装备等绿色低碳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沿途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绿色制造与绿色物流的完美结合,放大了全生命周期的减排效应。

中欧班列(西安-塔什干)陕乌经贸合作隆基绿能光伏组件出口专列在西安国际港站准备发车。拍摄于2023年8月3日,新华社照片。
西安至塔什干的光伏组件专列就是其中一个缩影。2023年8月3日,一列装载隆基绿能20兆瓦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从西安鸣笛启程,驶向乌兹别克斯坦。该批组件是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的首发货物,全部采用隆基绿能Hi-MO 7产品。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4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天然气消耗5.88亿立方米,显著缓解当地能源结构依赖化石燃料的状况,为中亚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碳减排效益。
如今,中欧班列不断链接起亚欧大陆的绿色能量,通过流动的集装箱,讲述着共同的绿色发展之梦。这些绿色轨迹聚合成“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的生动写照,带动各方逐梦前行。
在推动自身绿色突破和带动沿途绿色发展的同时,中欧班列也在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融入各方实践。
2025年8月13日,中部地区首趟零碳绿色班列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鸣笛发车,一路西行,满载着汽车零配件、日用品等货物,经阿拉山口出境开往德国汉堡、杜伊斯堡。

中部地区首趟零碳绿色班列从武汉开行。拍摄于2025年8月13日,湖北港口集团汉欧国际公司供图。
此次零碳绿色班列由湖北港口集团汉欧国际公司与德铁货运共同打造,其核心是在电气化区段使用100%绿色电力驱动列车,在非电气化区段通过世界自然基金会创立的黄金标准认证的碳抵消项目(如风电场、废料处理)补偿剩余排放,实现列车运行过程中二氧化碳“零排放”。
零碳绿色班列实现全链条碳中和,大幅降低物流碳足迹。它不仅是对绿色理念的生动实践,更为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成功开行的背后离不开中欧在碳治理领域的政策协同。班列采用的碳抵消标准同时满足世界自然基金会黄金标准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要求,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碳核算孤岛”问题。德铁货运欧亚公司的数据显示,通过该机制,中欧企业可降低约30%的跨境碳合规成本。这种标准互认的实践,为各方深化绿色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风笛嘹亮,车轮铿锵。中欧班列的绿色旅程没有终点。它正如一条条不断生长的绿色藤蔓,跨越山海,将可持续发展的种子播撒在亚欧大陆的沃土之上。(胡平超、陈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