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甘肃:从中亚班列开行看对外开放提速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03-26 09:34:13

新华社兰州3月26日电(记者王铭禹、屠国玺)进入3月下旬,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已经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记者看到,一列满载广东、安徽等地家电产品的中亚班列整装待发,将于下周启程发往哈萨克斯坦,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出发前的检查。

“像这样的班列高峰时期每周能开行4列。”这趟班列的运营商、兰州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运贸项目经理马之超说。

从最初一周勉强凑够一趟班列到高峰时期一周开行4趟班列,从偏远闭塞到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甘肃国际班列开行密度不断加大、通关效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国际班列出口,对外开放不断加速。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副主任罗喆介绍,这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据了解, 2016年,国家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南亚国际班列公铁联运项目落户甘肃兰州;同年底,兰州铁路口岸获批,成为内陆第九个开放口岸,并将海关与检验检疫合署办公,做到“一次报检、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企业出口时效极大提高。“以出口退税业务为例,以前5个月才能办下来,现在不到一个月。”罗喆说。

除中亚班列外,甘肃省还实现了国内唯一常态化运营的南亚国际班列。“南向通道”国际班列逐步实现每月开行1列的常态化运营。甘肃及东部省份的机械设备、农产品、日用百货等在甘肃中转,运往国外。同时,返程班列也不断增多,俄罗斯的木材、中亚国家的矿产品、东南亚国家的热带水果和冰鲜产品也进入到国内市场。

据统计,2017年,甘肃省共开行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305列、1.34万车,累计货运34.5万吨,货值10.4亿美元。

相关推荐
兰洽会定西“链式招商”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第三十一届兰洽会期间,定西市共签约项目106个,签约金额508.8亿元。签约项目投资额度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涵盖了中医药、马铃薯、畜草、装备制造、新能源等12条产业链,实现“含新量”“含金量”双升。

跨越山海 合作共赢——中国(甘肃)—印度尼西亚商务对接活动侧记

7月6日下午,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甘肃)—印度尼西亚商务对接活动”在兰州举行。

第三十一届兰洽会吸引国内外2000余家企业参展

第三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7月6日上午在甘肃省兰州市开幕,吸引国内外2000余家企业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