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来源:中国知网 责任编辑:唐云 2018-04-10 08:58:21

一、要顺其自然。文化传播是—个自然而然、 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 国家的兴盛和文化对外影响力的提高向相伴相随。中国历史上的“万邦来朝”并不是可以追求的结果,而是国家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因此,只要我们保持住发展势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度和影响力必将有质的飞跃。

二、要依托经贸。文化的传播历来都不是孤立的社会行为,而是附着于商业往来等其他载体而进行。伴随着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驼队,海上通道上的商船,包括世界三大宗教教在内的诸多外来文化先后传入中国。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造纸、 印刷等技术也随着丝绸、 瓷器、茶叶一起传播到世界。而如今的德国“奔驰”和“宝马”,美国大片和苹果手机在赚取商业利润的同时, 还将严谨务实的“德国印象”和探险求新的“美国价值”传至世界各地。

中国必须创造出更多世人喜爱的优质产品,在产品中蕴藏文化在商业中传递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文化能否跨越障碍迈出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将自己的优秀文化产品卖出去。

637872725929900156

图为2018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现场

三、要立足民间。中华文化的根和魂都深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离开了民间的广泛参与,文化对外传播不仅失去了意义, 而且也会失去内在动力。淡化官方色彩是当今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总体趋势,也是为减少别国误解和疑虑而采取的普遍做法。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职能, 重点从体制和机制上解除制约文化发展的枷锁和藩篱,充分挖掘中国民间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潜力,让民间力量和人才在国际竞争中充分释放能量。

四、要体现尊重。世界各国人民培育和创造了各自独特的传统和文化,共同构成当今世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中华文化必须展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和风范,尊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 避免造成中华文化单向强势输出的印象。谦逊是许多外国朋友高度赞赏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国力增长的背景下,我们要特别警惕刚抛弃自卑又滋生自大的倾向。让中华文化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使中华文化在海外走得顺畅,走得长远。

五、这里所说的“走出去”必然包括在海外建立中国文化传播的中心,建立对外宣传的阵地。有数据表明汉语正在成为世界人民学习外语的第一选项,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的相关机构应该如何及时地梳理和编撰大量适合外国人阅读、学习和传播的汉语教材和中华文化经典书籍,这是当前最急迫需要落实的工作。

(作者 高延安)

相关推荐
中国驻迪拜总领馆举办“大学课堂走进总领馆”活动

中国驻迪拜总领馆日前举办“大学课堂走进总领馆”现场教学活动。

巴西专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推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的坚定承诺

25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红厅论坛上,巴西“观中国”专家佩德罗·祖佛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的讨论环节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对推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的坚定承诺。

中国文化秀亮相巴西戈亚斯州议会

当地时间9日上午,在巴西中部戈亚斯州议会上演了一场中国文化秀,吸引众多本地民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