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非医药合作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来源:中国医保商会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4-13 08:53:22

总体看,中非医药合作目前仍以药品贸易为主,在非开展药品本地化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品牌建设尚任重道远,与基建、能矿、交通及通信等中非传统合作领域比,起步晚、规模小、影响力弱,且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

一、非洲本土医药产业承接能力弱

除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肯尼亚、南非等少数国家医药工业基础较好外,其他非洲国家均存在政策多变、基础设施匮乏、医药人才短缺、产业配套严重缺失等问题,导致不少好的医药合资合作项目“难落地、落地难”。

二、企业在非经营能力建设亟需加强

中国医药企业赴非开展药品本地化生产总体仍处于“吃螃蟹”阶段,缺乏对当地国情、民情、产业、政策及市场的深入了解,“水土不服”问题时有发生,“打铁还需自身硬”、“本土化”经营,需要中国医药企业继续下苦功夫。

 三、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

受历史因素影响,非洲国家医药行业标准大多沿袭英联邦、法国或欧洲标准,使得欧美等西方国家医药企业在非医药市场不仅拥有专利及技术优势,更享有注册、认证及准入的先天便利;此外,得益于英联邦国家最惠国免税待遇、起步较早的市场耕耘,印度医药企业在非已占据了较完善的医药供销网络优势,加之其在仿制药领域较强实力及其低廉的药品价格,与中国制药企业的正面竞争将日趋激烈。

 四、有关配套措施仍须细化加强

一方面,虽然目前已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中非发展基金等金融机构为在非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然而在非医药产业投资因技术及资本投入密集、投资回收期长、准入门槛高等原因,在项目实际操作中,企业普遍反映融资困难;另一方面,除当地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外,中国医药企业在非开展业务仍面临诸如政策协调、金融监管、认证准入等软障碍,企业面对此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