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宋哲
新华社信息香港1月12日电 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宋哲11日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稳步转型,各项改革措施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经济在不断有人唱衰的环境下依然稳步前进,他对于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
11日,宋哲在香港报章上刊登题为《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的文章,希望各方能够正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从中树立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
信心来自于不断站稳的经济基本面
宋哲说,与世界绝大多数经济体一样,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趋势性回调,尽管回落幅度较大,但中国经济没有像一些国家那样出现“断崖式”下跌,而是在不断探底回稳,且稳中有进。
“2016年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稳’”,宋哲强调道,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速非常平稳。各季度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增长6.7%,预计全年也在6.7%左右。
二是金融市场运行基本平稳。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较快增长,利率水准低位稳定运行,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宋哲还指出,中国在经济形势总体稳定的同时,一些方面继续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经济增长品质明显提高。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幅9.4%。
二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新旧动力转换正在加快。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前11个月,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10%以上的增速,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249万人,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准控制在2%左右。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年实际增长6.3%,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随着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实施,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信心来自于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宋哲认为,2012年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据IMF估算,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了近40%的增长率,约为1.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只贡献了0.3、0.2和0.1个百分点。这就是说,如果中国不再增长,全球增长率只有1.9%,世界经济就会陷入萧条。
此外,中国正在成为全球重要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宋哲指出,在世界经济低迷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开放的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中国有近3亿中等收入人口,这将为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需求。
宋哲还强调,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还表现在对经济全球化制度的维护上。在“逆全球化”思潮明显上扬的背景下,中国继续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开辟了公平、开放、共用的新合作平台,也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