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路通人和,非洲好物大步向东来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胡梦婷 2024-09-09 18:00:00

2024年上半年,中非双边贸易已达16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全年贸易总额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1.19万亿元,同比增长5.5%。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峰值的2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展现出中非贸易强劲的韧性。其中,中国自非洲进口坚果、蔬菜、花卉、水果同比分别增长130%、32%、14%、7%;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对非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91%、109%、57%。

虽然国际贸易壁垒多见,但中非双边贸易持续稳定增长,这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持续拓展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9月5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布,中方将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并且在未来三年,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不少于700亿元。

这意味着将有更多非洲好物进入到中国市场。目前非洲出口特色产品到中国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2023年进口额达到53.2亿美元,中国成为非洲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由于中非贸易互补性很强,近年来随着中非战略合作日益加强,中非农产品贸易逐渐升温,获得输华准入的非洲农产品进口更是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从南非进口鲜梨同比增长1733%,从肯尼亚进口牛油果金额同比增长624%……非洲的特色农产品走俏中国市场,一方面有助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非洲农业从业者也从中国市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非洲农产品源源不断出口到中国市场,也促进了中非农业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中国已同23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农业合作机制,签署了72项双多边农业合作文件。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介绍,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玉米种植、蔬菜栽培、木薯繁殖等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使当地农作物增产30%至60%。其中,中国杂交水稻已在20多个非洲国家扎根。而且中国企业对非洲国家农业投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目前投资非洲农业领域的中资企业已达200多家,累计投资存量超过了10亿美元,涵盖机械、农资、农机、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方面,推动智慧农业、电商贸易等新业态在非洲落地开花。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非洲研究院张永蓬研究员表示,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在《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等框架下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向非洲国家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切实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助力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民众的增收减贫。”

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方还宣布,将向非洲提供10亿元紧急粮食援助,建设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建设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施500个公益项目。鼓励中非企业“双向奔赴”投资创业,为非洲创造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可以说,在中非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非农业领域合作蓬勃开展,非洲农业增产增收成效喜人,中非农业领域经贸合作发展强劲,农业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相关推荐
“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京开班

4月10日,“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开班,来自安哥拉、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赞比亚6国旅游领域26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修班。

非洲超50国逾400家实体店加入“群聊” 深圳企业绿色出海新增“快速通道”

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日,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与深圳绿色丝路国际商贸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国际观察丨中国农业技术解锁非洲“丰收密码”

近年来,中国农业技术跨越山海,以创新与务实为笔,在非洲大地书写从“靠天吃饭”到“技术赋能”的变革篇章。从杂交水稻掀起的“绿色革命”,到菌草技术激活荒漠生机,再到合作机制下的双向奔赴,中非农业合作正以务实举措解锁非洲大陆的“丰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