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费德里卡·莫盖里尼(Federica Mogherini)表示,欧盟致力于充分落实与伊朗达成的核协议,在与美国官员会面后,她相信美国同样认可这一承诺。对于旨在阻止伊朗建造核弹的伊核协议,莫盖里尼说,她与特朗普政府找到了“共同基础”。
欧盟认为其与伊朗的外交关系,特别是伊核协议,是其外交政策上的一次成功。法国、德国和英国拒绝遵守特朗普总统退出伊核协议的要求,并称赞伊核协议成功地限制了伊朗的核计划。但是,尽管各国政府表达了对伊核协议的支持,担心遭美国制裁的欧洲私营部门已退出伊朗市场
为避免事态升级,伊朗应坚持当前的做法,遵守伊核协议并静待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但这需要欧洲,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继续努力,为其提供外交和经济激励。德黑兰可以通过提高其银行业标准并展示其在该地区发挥更具建设性作用的能力来促进这些努力。
一方面,鲁哈尼总统及其支持者认为,退出伊核协议的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一直对协议持反对态度的伊朗保守派则坚持退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此问题的态度还有待观察。
欧盟是一个配角,也是一个关键角色:它既不能阻止美国的行动,也不能根据伊朗业务减少给予补偿。但无论如何,它可以而且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时把自己的这种作用扩展到核问题之外。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并不令人意外。虽然制裁工具可以为伊朗制造痛苦,但这不见得会令其区域政策发生任何重大变化或令伊朗更愿意回到谈判桌上。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发现,打破协议容易,用更好的东西取代它则难得多。
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于2018年5月到访中国,以争取外交支持。这表明中国在伊美关系疏远的时期对伊朗的外交政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朗普政府将寻求利用伊朗核协议作为与欧洲、中国和俄罗斯在贸易政策、关税和制裁方面的双边谈判中的筹码。因此,欧洲领导人必须做出重要决定,确定他们愿意在多大程度上维护一项经过10多年外交努力才达成的核协议。他们只有共同坚定地行动才能做到这一点。
特朗普决定让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尽管退出伊核协议备受争议,但从伊拉克、也门到叙利亚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更想摆脱中东这个包袱,而不是解决问题。因此,以色列未来将不得不与非传统伙伴发展合作关系,以谋求区域安全。
美国对伊朗恢复制裁可能使伊朗经济恶化,并影响欧洲的商业伙伴。虽然特朗普做出这一决定后,油价出现波动。但是来自伊朗的石油出口减少不会破坏全球经济。油价也不可能进一步上涨,因为来自美国和阿拉伯国家石油出口的提升可能缓冲伊朗石油产量的降低。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让美国退出了伊朗核协议。这一决定对中东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随着伊朗更加向中国和俄罗斯靠拢,美国与欧洲同盟的摩擦可能增加。少数中东国家可能会欢迎特朗普的决定。而世界其它国家则对这一从战略角度令人费解的决策表示失望和谴责。
如果欧洲要在美国未来对伊朗政策产生任何影响力,欧洲政府需要迅速转变策略,一致采取更加坚定的外交策略,以制止伊朗恢复核计划的更糟糕情景,并防止欧洲边境区域不稳定性和暴力的升级。本文提出了欧盟及其成员国需要优先采取的行动要点。
伊核协议的破裂会对区域冲突扩大造成风险,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欧洲人现在正在寻求能够以某种形式保全该协议的措施,这需要欧洲比以往更加坚定立场,对迅速加剧的区域风险做出更多响应。欧洲人必须现在采取行动,避免中东出现新的战争。
美国单方面的退出对欧洲这个美国曾经的亲密盟友而言是一种难以置信的侮辱。西亚将面临核军备竞赛的风险,甚至爆发以伊战争。对于欧洲而言,这不仅会带来更多的难民,也会让自身安全面临风险。因此,欧盟需要团结一致谴责美国的退出决定。
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欧洲领导人会努力挽救该协议。但与巴黎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不同的是,若美国不参与,伊核协议的存续将遇到很大困难。充斥着传统冲突的中东和南亚只会变得情况更糟。
德国和所有欧洲人需要为美国单方退出伊朗核协议做好准备。欧洲人需要竭尽全力,避免核协议意外着陆,确保大西洋两岸和伊朗的对话保持畅通。本文指出了伊朗核协议不可替代性的三个原因。
日本对伊核协议的看法严重受到日本对美国联盟依赖性的影响。矛盾的现实是,尽管东京将伊核协议视为重要的国际协议,并担心破坏该协议将导致历史性错误。但是,由于担心受到特朗普政府的疏远,日本并没有大胆表达其倾向于挽救该协议的意愿,而且将来也几乎确定不会公开支持。
如果欧洲希望保存伊核协议,并限制中东的不安全因素,欧洲人应该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谈话中强化立场。欧洲至少应该在私下里计划替代方案,并强调如果特朗普未来退出该协议,为保存伊核协议欧洲愿意寻求替代选择。
伊朗近期的抗议活动为特朗普政府调整对伊政策提供了新机会。美国可借此机会重新发挥领导作用,并将伊朗置于外交防守地位。特朗普政府应向欧洲伙伴表明,它将继续实施伊核协议,但也期望他们共同反击伊朗的国内外行为。
第十四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 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