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经济在风险挑战中破浪前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世界带来全方位冲击。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上升,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张世界瞩目的发展答卷。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如何落地生根?近日,应中国一带一路网邀请,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在中国一带一路网出品的《“一带一路”百人谈》节目中发表主题演讲,带来这些问题的答案。
“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发展格局下扩内需成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内需、构建强大国内市场作出系统安排,要求“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提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并明确了扩投资促消费的新路线图。
中国经济三季度“成绩单”近日出炉,多个主要指标由负转正。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如何促进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海南自贸港外资准入会出台哪些新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回应。
9月1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在线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为《报告》),系统阐述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业恢复与振兴态势、疫情常态化下行业新特征,并就2020年发展趋势提出建议。《报告》指出,国内市场是疫情常态化下旅游振兴的基础支撑。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反全球化抬头、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供应链断裂以及美国从地缘政治层面上开始遏制中国。这些变化给中国创造巨大挑战,为其外部经济活动带来众多不确定性。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或别无选择,只能将以出口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转变为发展国内市场的策略。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当前更加关注国内市场需求,正在优化经济结构,这在全球贸易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非常重要。
9月4日,在成都举行的“2019企业内生增长高峰论坛”上经济学教授保罗·罗默(Paul M.Romer)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外部世界经济杂音,中国需要坚定信心,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把更多注意力投到内贸的发展上。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如何补齐消费发展短板、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如何优化供给、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近期中国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激活消费大市场,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通过“互联网+工厂”的模式,国内率先发展的DTC(直接面对消费者)模式电商品牌网易严选从制造业中挖掘高质低价商品,总数超过2万款的商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第十四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 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