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增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支持本国企业的意愿令上述势头愈加红火。如果说本世纪的头15年或20年可以被视作中国消费模式的西化阶段,那么如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已逐步站稳脚跟。
过去几年来,中国消费者对可爱的小型收藏品越来越痴迷。现在,国内博物馆也想利用这波热度。
具有创新性的中国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世界各地。全球消费者和投资者都将从中受益。
文章认为,促进中国国内消费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多维度方法,包括改革体制、重塑激励机制,赋能家庭和促进包容性增长。
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网络购物促销活动之一,“618”大促迎来尾声。阿里巴巴集团等电商巨头延长了促销时间,今年的“618”购物节促销期共持续近40天。中国政府实行旨在刺激个人消费的购物补贴政策,家电和智能手机销售形势良好。
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掀起了“情绪消费”热潮。玩具制造商泡泡玛特、珠宝品牌老铺黄金和饮品连锁蜜雪冰城等深受Z世代青睐的企业营收大幅增长。
文旅融合热力上扬,消费市场活力涌动,电影文博持续火热……今年“五一”,各地假日经济繁荣活跃,勾勒出一幅人气旺、市面暖、活力足的假日图景。
在14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北京主宾省(市)主题日推介活动中,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姚珂介绍了“两区”北京“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在丰富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能力上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相关情况。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北京主宾省(市)主题日推介活动于14日在海口举办。
春色染巷陌,长安绕商贾。夜幕降临,从西安钟楼放眼望去,商场灯火如昼,店铺鳞次栉比,众多游客身着汉服打卡留念。沿钟楼一路向南,摩登的商场与古老的街市相得益彰,人们在逛街游乐中感受都市的繁华。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月13日表示,中国消费市场的红火兴旺反映的不仅是需求的回升,更是各界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提升。中国将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强的信心和动力。
金蛇迎春,春到福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农历新年,中国消费市场亮点纷呈,“洋年货”走俏为海外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中外游客“双向奔赴”为国际旅游业注入强劲动能。海外人士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前景,期待继续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机遇和红利。
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求助于玩偶和毛绒玩具来放松自己的心情。他们在这些“谷子”上的消费带来了行业的繁荣,在这个国家的商业和零售环境中创造了一个亮点。
近年来,西安市以促消费活动为抓手,结合啤酒、咖啡等消费热点,统筹线上与线下,用足用好电商手段,让千年古都西安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统计显示,在9月15日至17日的中秋节假期,中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总量超6亿人次。
中国各地方政府正在利用“体验经济”热潮,赞助新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以吸引游客,刺激经济增长。
上海证券报推出“支付新游记”系列报道,带“歪果仁”实地体验深圳、上海、大连、成都四地支付,感受我国支付便利化行动的成效。
美国商务部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5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环比持平,较前一个月环比增长0.3%大幅放缓;同比增2.6%,也好于前一个月的增长2.7%。
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 Bank)和墨尔本研究院(Melbourne Institute)2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6月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墨尔本研究院消费者信心指数(暨消费者情绪指数)上涨1.7%至83.6点。
6月16日开幕的2024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发布了《中国商贸物流发展报告(2023年)》,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商贸物流总额达126.1万亿元,同比增长5%。
显示 29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