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8日在此间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全球化分工和布局阶段,逆全球化中断现有供应链体系成本高昂、得不偿失,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我国为什么会迎来海归人才归国潮“拐点”?这些海归人才将为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乃至“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哪些利好?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秘书长苗绿,试图剖析海归人才归国潮“拐点”背后的深层原因。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杭州峰会为推进全球化制定了全面的战略蓝图和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二十国集团峰会公报》《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和行动计划》《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指南》《金融治理框架》等在内的支持与完善全球化的方案。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额为1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额为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进口额为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7%。这与2016年上半年的形势形成鲜明对比,彼时进出口额均出现下降。从“双降”到“双升”,让我们看到了外贸走向的好转。而“一带一路”更是为我国外贸企业打开了新的贸易大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需持续疲软导致的出口胶着。
全球的互动曾在20世纪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提供动力,奠定了美国现代生活标准的基础。与其将美国与世界隔绝并为过时的产业提供补助,华盛顿应该寻求为美国工人提供在未来获得竞争力的必要工具与技能,这样做可以使全球互动再次发挥作用。
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技术革命、文明冲突、贫富矛盾、非传统性安全问题,各种矛盾、问题和思潮在全球化助推下,在社会和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内外张力。一方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矛盾升级,全球性挑战不断涌现,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的错配和冲突时常发生。无时无刻不在的高度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催生了国际秩序的大变化、大动荡、大调整。这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新常态”。
自20世纪90年代左右以来的市场开放已在发展中国家创造和激发出一个新的、小的但却不断增长的、有远见的中产阶层。他们与西方国家的中产阶层相比仍较为贫困,但却享有与西方中产阶层思想有关的那种物质保障和对孩子的美好期待。而在同一时期,西方相对庞大(且仍然更为富有的)中产阶层的规模已然下降。
“一带一路”不同于近代以来西方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西方以国际掠夺、竞争为常态,以合作、妥协为非常态。“一带一路”也不同于战后西方对外援助等各种名目的国际合作模式,而是在中国与相关国家已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基础上,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工业化经验和脱贫致富经验,同时为全球化、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践大道之行。
中国现在需要采取大胆行动,在国内进行改革,以匹配其全球性倡议。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帮助中国保持强劲增长,也有助于中国向全世界展示其有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全球领导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以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支撑措施和保障体系陆续建立,国际认同度不断提高,重大项目成果初现。但全球化退潮、国际经贸环境不佳、大国竞争与博弈加剧、民粹主义政治思潮泛滥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等,仍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挑战。中国宜把握节奏、加强风险评估,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引领新一轮全球化。
世界中国学论坛欧洲分论坛9日到10日在柏林举行,与会多国学者称赞中国在全球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等将惠及世界各国。
G20下一届峰会将于今年7月7日至8日在德国汉堡举行。自去年中国杭州峰会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逆全球化”力量进一步上升,“黑天鹅事件”频发,地缘政治矛盾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世界政治经济双双进入“新常态”,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大幅增加。
在特朗普对国际多边机构和规则构成挑战的背景下,中欧双方应加强合作,引领全球化进程。同时,欧洲智库专家也表示,除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双方显示出的合作意向,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未实现太多可量化的中欧利益的相互融合。欧盟自身面临的一些困难以及中国国内市场改革的力度都在影响中欧引领全球化的能力。
目前为止,互联网和相关新技术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器。而一份研究显示,全球技术发展浪潮可能将彻底改变各经济体格局。没有人知道到底会有多少工作会受到新技术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市场何时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经济体受技术影响的方式可能存在巨大差异。政策制定者应该为技术全球化可能产生破坏力做好准备。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释放合作潜力,促进互利共赢”,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势,合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既为自身发展提供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贸易整体发展缓慢,但是保护主义的抬头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贸易自由化的停滞或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中美之间强大的关联表明两国出现全面贸易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两国共享共同利益,对贸易进行大规模限制对双方都不利。
本文对中国和欧盟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是否已准备好发挥引领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称,开展实际行动有助于巩固双方在全球贸易和投资界的公信力。不过,意愿与实际能力之间是有区别的。人们或许对欧盟发挥领导力的能力没有太多的争议,但欧盟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
欧盟和美国就各自的贸易政策遵循不同的道路。美国新政府已经对贸易自由化发表明确的反对声明,而欧盟则继续青睐全球化发展。欧盟近期与其合作伙伴(特别是东亚等区域的合作伙伴)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议及相关协议。欧盟正在巩固其在经济开放问题上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显示 360 条中的 281 到 30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