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因地制宜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利用萧泉产业园机械制造、智能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配件制造产业基础,强化与江苏徐州产业协作链合作。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恢复步伐加快。
中国国家统计局30日公布,经核算,2020年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21289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5.8%,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3.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1.97%,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
30日,G0711新疆尉犁至若羌高速公路、G0612新疆若羌至民丰高速公路通车。由此,塔里木盆地高速(一级)公路环线基本形成,新疆南部地区高速公路网更加完善。
记者30日从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1年贵阳贵安全力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107.2%,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40%。
山西5G等新基建方兴未艾,应用场景持续扩大,数字经济持续壮大。30日,山西省发改委介绍,山西计划用三年时间提前完成“十四五”时期5G基站建设任务。到2023年,山西5G基站累计达到9.21万个。
天津数据安全产业(人才)联盟30日揭牌成立,中国(天津)自贸区数据产业化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同步发布。
近日,国家邮政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规划》立足“十四五”,提出了规模实力、基础网络、创新能力、服务水平、治理效能五大方面目标。
以“数字基建 产业支撑”为主题的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新基建助力产业“建圈强链”专场活动30日在成都举行。
为期三天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线下展会29日在深圳落下帷幕。哪些科技成果当下最热?哪些领域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未来的日常生活会有哪些变化?作为中国科技创新趋势的风向标,记者在高交会的“科技盛宴”上,感受创新中国的强劲脉搏。
29日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进程持续深化,展现出较强韧性。2020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达116.02,较2019年增长5.18,实现了世界主要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的最大增幅。
记者29日从国家版权局获悉,国家版权局近日印发《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版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国作品登记数量超过500万件,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7.5%左右。
全国碳市场自今年7月16日鸣锣开市,平稳运行至年底,随着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截止日期临近,碳交易日渐活跃。稳健发展的全国碳市场,正逐步让碳管理、碳技术等低碳理念热起来。展望未来,随着锚定“双碳”目标的实践持续、稳步推进,将打开更为广阔的绿色发展新图景。
12月29日,中国铁建在海南省首个绿色建筑产业园在海南省临高县金牌港经济开发区投产,产业园装配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装配式建筑部品生产线5条,年设计产能10万立方米。
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主导产业之一,对海南“三区一中心”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十四五”时期,是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阶段,也是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凝聚共识、市县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记者29日从宁夏推进能源转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瞄准能源产业发展前沿、立足宁夏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助推宁夏能源转型发展驶入快车道。
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29日在北京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5-2020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由105.78增长到116.02,中国制造业总体趋势稳中向好。2020年,中国虽仍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但与第一、二阵列差距不断缩小。
记者29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联合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印发《“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工业初步形成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的产业发展格局。
2022年1月1日—1月3日,江西景德镇国际会展中心将举办首届全球陶瓷购物节。届时,包括德国唯宝、九谷烧、红叶陶瓷、日本柴田、俄罗斯皇家陶瓷等在内的数百个知名品牌、上万件陶瓷产品将集中亮相。
显示 11978 条中的 5441 到 5460 条结果
新华全媒+|创新潮涌链博会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