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福建的中国投资者何厚华以前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实业梦想会在遥远的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实现。何厚华投资的管材厂位于阿首都阿尔及尔以东40公里的布法里克工业区。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厂区内,两条自动化管材生产线正在运行。乳白色的PPR排水管源源不断地从机器上下线,工人们不停地将机器自动切割好的水管摆放在成品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洲部主任阿贝贝·塞拉西日前表示,中国为非洲经济发展树立了榜样,中国经验助力非洲国家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杨广玉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之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阿尔及利亚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一直是中非合作论坛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借助自身独特优势,阿尔及利亚可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过去近30年间,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减贫事业也取得一些积极成果。非盟数据显示,非洲人口赤贫率,即每人每日生活标准少于1.9美元的人口,已从1990年的49%逐渐降至近年来的36%。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借鉴连接亚洲与欧洲的古丝绸之路经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加快推进非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毛里求斯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方开展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孙功谊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9月2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会见以色列和平组织“现在就和平”代表团时说,美国就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做出相关决定后,巴方目前处境艰难,但仍坚信能在“两国方案”和“阿拉伯和平倡议”基础上实现和平。
“历史证明,中国同包括赞比亚在内的非洲各国从来就是命运共同体。如果说过去是反帝反殖民、实现民族解放把中非、中赞团结在一起,那么今天则是共同的发展追求紧紧地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中国驻赞比亚大使李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今年27岁的亚伯拉罕·阿塞夫已在亚吉铁路工作3年有余,他的工作地点位于距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100公里的亚吉铁路阿达玛车站。这位亚吉铁路的最初建设者如今已成为车站一名负责人,管理着30多名埃塞籍员工。
7岁的赞比亚小女孩塔昂嘎最喜欢的游戏是扮演医生。穿着妈妈为她缝制的白大褂,脖子上挂着玩具听诊器,一脸稚气的她和记者握手,用中文说“你好”。
“这个奖属于你和我。”艾利克斯·玛杜捧着“优秀员工”奖杯,哽咽了。艾利克斯是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土公司)尼日利亚公司达迈高速公路项目的当地员工,他口中的“你”是这个项目的总经理任少帅。
第50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及系列会议9月1日在新加坡落下帷幕,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宣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又有两个章节完成谈判。
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陈国友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和赤道几内亚始终是政治上互信互助的好朋友、经济上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国际上利益与共的好兄弟。中国和赤道几内亚命运共通,守望相助。
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真诚的发展伙伴,而中非合作论坛为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国家提供了可靠的发展机遇。
东盟头条新闻社(ASEAN TOP NEWS)揭牌暨东盟头条新闻网(www.aseantop.com)上线仪式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召开以来,中非务实合作稳步推进、硕果累累。即将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开启中非友好新篇章,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主题,规划新时期中非合作“路线图”。
记者9月2日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由铁四院负责设计的苏州有轨电车2号线开通试运营。该电车线路全线设计旅行时速达35公里,单程旅行时间约30分钟,为我国目前速度最快的有轨电车。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周平剑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中国与尼日利亚关系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双方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相信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尼将在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上全面对接,进一步夯实双边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给泰国带来了机遇,推动了泰中两国合作共赢,期待在未来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双方友谊。”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文学院学术服务中心主任诗鹏·象本初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突尼斯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利日前在法国西部城市普瓦捷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说,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财富和机遇,他相信“一带一路”将给非洲和地中海地区带来活力和繁荣。
显示 26861 条中的 24761 到 247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