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气候中和,就需要转向循环经济。仅靠气候中性生产无法实现气候目标,避免浪费和回收利用同等重要。
非洲大多数城市地区正面临不断升级的水相关挑战,而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又加剧了这些挑战。当前的城市化模式、现有的供水系统、治理和金融模式将无法满足空前增长的需求和日益增加的水相关风险。
加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行动的关键举措是在国际发展和气候融资架构内进行系统性改革。以意大利为首的G20可以在推动必要的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并通过尽早与非洲国家建立包容性对话,提高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取得丰硕成果的可能性。
本政策简报分析了当前阻碍西巴尔干地区实现能源多样化和绿色化的因素,并讨论了最近启动的欧盟西巴尔干绿色议程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碳边境关税政策提案,计划对对碳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关税。该政策旨在保护欧洲企业免遭来自不用承受污染惩罚的地方的企业的竞争削弱,并鼓励想要向欧洲出售产品的外国企业“转绿”。因此,将碳价应用于进口领域有充分理由,但如何在不引发保护主义浪潮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是个难题。
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美国上届政府4年来忽视气候变化问题,其他地区(尤其是欧盟)已经在制定并最终实施解决方案方面走在美国前面。在构建公众舆论方面,它们也走在美国前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民家庭选择去农业化作为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在这些国家正在进行的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作者以塞内加尔为案例研究国家,分析了各种全球气候变化场景如何影响一国的经济部门、家庭福利和结构转型模式。
美国应对气候危机的国际投资有几种形式,包括向多边机构捐款、为外交努力提供资金、由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提供资金以及提供双边发展援助。本文主要关注美国双边发展援助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特别是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千年挑战公司提供的援助。
脱离化石燃料的长期转变对各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挑战。鉴于这些公司在全球油气生产中的巨大作用,国家石油公司的发展对未来能源供应、气候结果以及产油国经济和财政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本政策简报探讨了英国脱欧后欧盟-英国气候合作的机遇和局限性,并分析了当前的脱欧协议是否有利于更密切的合作。
本文旨在帮助企业成功过渡到重用业务模式,以增加服装利用率,减少服装对环境影响,并将其业务成功与资源使用脱钩。最终,服装行业需要转向循环经济,再利用是其中的一部分,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确保企业在计划内运营。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在化石燃料补贴上花费超过5000亿美元。如果各国要实现《巴黎协定》脱碳目标,就需要迫切解决这些补贴问题。为此,各国需要准确衡量向化石燃料提供的各种支持,并据此制定解决方案。这意味着需要确定并解决生产和消费补贴问题。美国现在有独特机会来领导这一全球努力。
《欧洲绿色协议》的签署,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欧洲经济停滞,都促使欧洲成员国团结一致,进一步推动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俄罗斯于2020年6月对这一全球趋势作出敏感回应,启动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为中心的具体项目,以供应商的身份参与世界启动的新“氢游戏”。
本书探讨了亚太地区的清洁能源投资需求和融资缺口,并讨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它审查了清洁能源的现有融资方案和方法,并列举了如何应用这些方案的国家案例。
大多数国际组织并非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后果。因此,需要具体考虑气候相关风险,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改革,以确保联合国机构和其他机构进行持续有效运作。本文试图对国际体系进行“气候压力测试”,并提供其对气候变化的准备程度的早期衡量标准。
在华盛顿基础设施谈判中,交通运输仍然是分歧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道路和桥梁”之外优先事项上应该花多少钱的问题上。2017年,交通运输超过电力成为美国最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该领域脱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应对气候问题,人们还需要更多努力。但谁应该做得更多?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每个人。但是,公平的答案应该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富裕国家继续对这个问题作出最大贡献,而世界上较贫穷地区也有发展的权利。在气候问题上,责任仍然落在富裕国家身上。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特别是,气候变化正在对世界水系统产生严重冲击,而水系统的变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事实上,亚洲面临的大部分气候变化影响实际上是水问题。
2021年,美国有巨大机会投资于清洁能源驱动的经济复苏,这将支持数百万高薪工作岗位,以应对环境不公并防止气候变化最严重影响。本文列出美国几个州和地方的进展,可以为联邦行动提供信息,以支持建设清洁经济的高质量就业机会。
202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警告称,目前趋势不足以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气候目标。《温室气体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3摄氏度以上,远远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1.5摄氏度的目标,这将给全球民众带来灾难性后果。这提出一个重要的代际公正问题,因为青年将首当其冲承受气候危机的影响。
显示 2233 条中的 1221 到 124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