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回归后,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则在填补美国退出留下的真空,并将自身定位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参与者,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着新的领导角色。
气候变化等紧迫挑战需要全球各国协调一致的应对,对抗正在全球蔓延的经济民族主义也同样如此。
航运业曾被视为难以减排的行业,但该行业内复杂且相互连通的全球网络为大规模气候行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海上运输脱碳不仅是航运业的问题,港口城市亦承担着重大责任。
当世界各国领导人11月齐聚巴西贝伦市参加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时,这将不仅仅是又一轮气候谈判。
尽管美国撤出了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但其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可能性并非完全消失,双方需要有更具创造性合作的方式。
文章评估了欧盟的绿色产业政策,分析了安全挑战加剧对脱碳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确保欧盟在推广清洁技术的投资和政策上做到物尽其用。
海湾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正逐渐成为全球气候融资领域的潜在领导者。
欧盟和中国都无法单独领导气候行动,但携手合作可以稳定预期,并在一个分裂的体系中维持进展。
中国对于全球绿色转型至关重要。
中国已成为清洁经济领域的全球领军力量,主导几乎所有清洁能源技术的供应链。中国经济发展议程越来越与脱碳目标一致。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和重工业的结构性放缓也意味着中国有望比之前承诺的更早实现碳达峰。
巴西面临着中国30年前经历的挑战: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中国走过的道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西非已成为重要的采矿中心,黄金、钻石、铁矿石、铝土矿、铅、锌、石材以及锂、钴和铜等关键矿产的开采规模正在扩大。
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亚太地区面临着气候不作为的高昂代价,日益增多的灾害威胁着生命、生计和长期增长。
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欧洲也不例外,德国的情况尤为突出。
本文研究了过去极端天气事件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公共和私人部门应如何防范未来的冲击并尽量减轻其影响。
尽管在国内面临政治阻力,美国企业仍积极参与能源转型。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化石燃料导致全球变暖的科学依据进行猛烈抨击之后,中国的减排承诺将成为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的焦点。
绿色产业政策正在亚太地区以多种积极且协调的方式得以推行。
本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对亚洲碳市场进行了全面审视。
显示 223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