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于全球绿色转型至关重要。
中国已成为清洁经济领域的全球领军力量,主导几乎所有清洁能源技术的供应链。中国经济发展议程越来越与脱碳目标一致。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和重工业的结构性放缓也意味着中国有望比之前承诺的更早实现碳达峰。
巴西面临着中国30年前经历的挑战: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中国走过的道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西非已成为重要的采矿中心,黄金、钻石、铁矿石、铝土矿、铅、锌、石材以及锂、钴和铜等关键矿产的开采规模正在扩大。
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亚太地区面临着气候不作为的高昂代价,日益增多的灾害威胁着生命、生计和长期增长。
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欧洲也不例外,德国的情况尤为突出。
本文研究了过去极端天气事件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公共和私人部门应如何防范未来的冲击并尽量减轻其影响。
尽管在国内面临政治阻力,美国企业仍积极参与能源转型。
绿色产业政策正在亚太地区以多种积极且协调的方式得以推行。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化石燃料导致全球变暖的科学依据进行猛烈抨击之后,中国的减排承诺将成为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的焦点。
本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对亚洲碳市场进行了全面审视。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的报告显示,中国有望在2025年实现电力部门碳排放达峰,峰值为52亿吨,煤电发电量今年也将迎来峰值,峰值为5.55万亿千瓦时,可节省高达9700亿元。
自2013年以来,上海实施了减少污染的重大变革:关闭或搬迁发电厂和工厂、推广电动汽车以及将地铁网络大幅扩展。
县域的低碳发展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关键要素之一。
加纳在建设气候适应型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内创新,也需要国际合作。这一过程中最具战略意义的合作伙伴是中国。
“绿色创新机器”必须启动起来。
认识到预测极端天气的难度,中国已转向利用人工智能来帮助气象学家提高预测准确性。
英国智库“未烧尽的煤”研究组织发布报告称,中国绿色技术出口在2024年帮助进口国碳排放量降低1%。
多年来,中国大力推动政策创新和公共投资,努力成为全球低碳技术贸易的引领者。
显示 222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匠心守艺 传承徽派插花艺术
今年前8个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超20万标箱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