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欢迎,但在中国参与全球化治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却时常受制于国际化人才短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人们也普遍认识到,国际化人才不仅是外语能力强的人才。本文将着力于分析国际人才及其培养。
事实上,丝绸之路与其说是一条“路”,不如说是表达了一种连接市场、寻求不同文化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商品交换增值的强烈决心。本文包含了旨在对中国和欧盟之间可能形成的自由贸易区进行的首次“深入而全面”的经济和监管分析。本文还概述了近年来中欧经济关系发展的全球经济环境,包括连接两国经济的全球价值链。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对于这一互利共赢的倡议,包括欧亚地区各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做出了积极回应。欧亚地区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发地,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中国同欧亚地区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一带一路”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之一,关注热度持续攀升。 “一带一路”海外并购,特别是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战略规划、交易执行、整合退出等一系列有机结合的工作,其中,财务尽职调查是并购前期准备阶段的重要一环,需好好把关。
随着美国重心转向国内以及英国脱欧进程推进,经济领导权正在向东方和南方转移。美国《外交事务》杂志2018年5/6月刊发表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主任苏珊·伦德(Susan Lund)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劳拉·泰森(Laura Tyson)的文章,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全球化的特征及影响。
本文利用来自于19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的企业级数据集,该数据集提供了对政府实体销售总额的信息,从而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参与公共采购活动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见解。
全球价值链政策系列于2018年由世界经济论坛“塑造未来国际贸易和投资系统倡议”发起。包含有关全球价值链各个方面的简要政策文件。本系列的目的是促进跨政策讨论和对全球价值链的思考,并收集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关于如何使全球价值链促进发展、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观点。
本文介绍了2007年中期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欧盟金融服务政策的整体描述和评估。该分析将银行业联盟确定为分水岭时刻,并相应地对欧盟政策作出评估,认为在此期间上半场欧盟的政策回应大多不足,而下半场大多是有效的。
反竞争行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阶段影响全球价值链的平稳运行。生产网络、跨国企业运营和数字经济的国际性质与国家管理的竞争法存在矛盾。本文针对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竞争法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各国政府正在打击激进的税收规划和逃税行为,同时继续进行激烈的税收竞争,以吸引创造收入的因素、投资和就业机会。本文强调了现代全球经济与过时的国际税收框架之间的脱节,并提出税收政策如何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和全面的全球价值链的一些建议。
特朗普总统通过关税“拯救”了钢铁和铝行业,现在继续转向下一个目标——国内汽车行业。作者表示,这一举动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汽车生产遍布全球。认为关税将会促使所有人在美国进行生产的简单假设忽略了转移供应链的巨大时间和财力耗费,最终会导致成本更高,效率却更低。
过去几十年里,印度和新加坡之间的交往力度、范围和深度显著增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2015年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是所谓的“5S政策”,即扩大贸易和投资、加快互联、智慧城市与城市振兴、技能发展和国家重点。这将是对每一领域的发展进行评估,并确定进一步合作领域的恰当时机。
随着新联盟执掌马拉西亚政府,审查该国贸易和投资政策,并根据区域和全球发展进行调整的时机到了。马来西亚在区域和多边层面的承诺就是审查的好起点,这可帮助决策者了解差距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亚洲是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占据世界企业对消费者(B2C)电子商务市场的最大份额。本报告介绍了一个用于评估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的新分析框架。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国家能力有较大提高。深度经济一体化能否提高国家的能力?如果能,又会怎样提高?本文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新衡量办法和证据。通过重点关注由欧盟成员国候选国家组成的小组,本文记录了国家能力演变的巨大变化,并实证确定了关键环节和实施顺序。
作者认为印度中期增长的一个引擎可能会来自中小微企业。如果政策制定者专注于简单性、可及性和人力资本,那么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数字革命可能会加速增长和繁荣。
退出欧盟的决定给英国经济造成了多大的损失?欧洲改革中心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进行估计。根据这一模型,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使英国经济规模缩小2.1%。对公共财政的连锁打击是每年230亿英镑,或者每周4.4亿英镑。
一系列数据表明,尽管数年来出现预算盈余,但德国政府各部门普遍投资不足。本文描绘了德国公共投资问题的进展情况,并探讨了哪些地区、哪些部门以及哪些级别的政府受到的影响最大。
理解如何、为什么、以及是否以可持续和公平的方式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权衡和紧张关系得到解决,需要对跨多个治理级别的权力关系进行了解。随着促进气候智能农业(CSA)从全球向地方发展,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促进气候智能农业倡议管理食品、能源和水之间联系的政治和政治经济学。
本文提出框架,以分析国际外包对环境和社会福利的影响。要充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推行有力法规或促进国际合作,直到外包的环境成本完全由全球北方企业负责。不过,这些企业可能会采用内包、多元化外包和其它策略应对。因此,北方企业对外包的环境成本依然不负责任,需有严格的环境法规和国际合作来改善南方外包地的环境。
显示 12682 条中的 8761 到 878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