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电子商务发展指标与大数据衡量了中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变化,并评估了其对农村和城市地区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活在电子商务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的家庭更有可能创业。
全球领导人在对美国的每个贸易举动作出反应之前将认真考虑。CPTPP的签署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样的协定将改变贸易,帮助国家实现创新和繁荣社会的长期目标。
尽管遇到了来自我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和美国国内部分企业家及学者们的质疑,美国总统特朗普仍然签署了总统备忘录,近乎吹响了对我贸易战的冲锋号,我们必须对此深入思考,把握住其真实意图,远近结合、积极应对,思考其真正的意图并作出精准施策。
随着欧元区经济增长势头迅猛,一些人认为这证明危机期间实施的结构性改革正在发挥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过去四十年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各大洲的经济增长。因此,危机期间实施的改革至少部分推动了欧洲当前的经济增长的看法似乎是正确的。然而,平均点估计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改革影响的异质性。
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比其它任何年龄段都快。若不认真对待与老龄化相关的深刻的经济与社会影响,任何政府或企业都不能长久繁荣。由于地理空间人口统计学领域的创新,可能即将出现新的解决方案。
大多数观察人士都对近日签署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持谨慎低调的态度。虽然无人质疑该协议可促进非洲内部贸易,但实现协议愿景面临着许多可怕的障碍。很多非洲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依然薄弱,令政策执行具有挑战性且不稳定。
近三年来,中国与非洲在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互利合作,如2015年完成的坦桑尼亚天然气处理厂及管线输送项目,2016年修建的亚吉铁路,2017年完成的蒙内铁路等。那么,中国究竟是如何与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合作的?效益到底如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实施,这些问题日益引起各方关注。本文在对诸多中国在非建筑企业调查的基础上,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约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一消息很可能导致美中关系破裂,进而危及全球经济。作者认为,美国必须清楚地阐明,为取消这些关税,中国需要满足哪些要求;美国和中国迫切需要重启经济会谈;特朗普政府必须明确指出,它所寻求的是在更平等的条件下,与中国建立新的经济关系,而不是与中国产生冲突。
一带一路倡议逐步由愿景规划转化为具体行动,已经得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呈现出领域更宽、地域更广、程度更深的特点。领域更宽不仅体现在项目建设涉及基础设施、贸易、金融等方面,还体现在增加了很多新领域,比如天气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等。
伦敦是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将在脱欧后幸存下来,但不会毫发无伤。为了维持英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英国需要一如既往地适应新环境。英国脱欧还将意味着欧洲企业将为其金融产品支付更多。
中国在格鲁吉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北京对新丝绸之路的构想,在格鲁吉亚得到了积极支持。格鲁吉亚政府在认真地将该国定位为欧亚南部走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加坡和世界其它地区适应崛起的中国,以及东南亚在不断演变的世界秩序中的独特地位,新加坡需要回到它在全球贸易中的历史位置并将商业驻足在马来语的世界当中。
特朗普公然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并对进口产品施加关税。从长远来看,这将对美国造成更多的伤害。如果中印进行报复,巨大市场的流失将进一步损害美国的生产和就业。任何报复都会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给特朗普带来更多问题。
英国即将脱离欧盟,这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谁将是下一个。荷兰、瑞典、丹麦和芬兰这四个北欧成员国也处于对欧盟不满的状态,它们需要对欧盟做出巨大的净投入,但对整体发展方向的影响力比英国还少。对这四个北欧国家而言,建立新的北欧贸易网络可能成为越发具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追求的新型全球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全球发展正朝均衡普惠共赢方向迈进,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前景可期。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最新报告《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指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各行各业正在不断拓宽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新一波数字化浪潮已经到来。2030年,数字化的三股推动力——去中介化、分散化和非物质化——或可转变并创造10-45%的行业总收入。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六个经济走廊当中,中巴经济走廊是唯一一个进入实施阶段的走廊:不同产业的多个基础设施项目都在建设过程当中。在2015年到2030年间,超过460亿美元的融资将用于能源和交通等行业,并沿走廊建设经济开发区。中巴关系也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过去,尽管中巴关系保持亲切,但合作基本局限在国防和安全领域。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多个项目的启动,两国关系已经扩展到了多个层面。如果走廊项目成功实施并投入使用,将显著加强区域的互联互通和贸易,并促进人员、货物和服务在区域内流动。
近年来,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快速增长,引发当地一些人担忧。马来西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和业务部负责人Lau Zheng Zhou等近日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常态》一文中尝试从中方角度理解这些投资背后的动机,认为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总体变化导致其在全球范围而不仅仅是在马拉西亚的投资猛增,呼吁民众更加理性地讨论进入马来西亚的外国投资,而不是纠结于这些投资的来源是哪里。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Ritika Passi《"一带","一路",一个"圈"》的文章中表述,北极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预期经济和战略益处促使中国正式阐述了一项北极政策。需要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对北极的参与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利用国际法来为中国进入北极并在那里活动提供理由的策略。现在的问题是,"一带一路"和国际法这两者是否最终会相互矛盾。
使贸易专家和美国同盟感到担忧的不是特朗普的所作所为,而是他所认为正确的做事方式。从合理的经济角度而言,美国政府和欧盟应该意识到,国内消费者将承担绝大多数关税成本。鉴于贸易战自我伤害的本质,欧盟的最佳做法是以身作则并选择和平。
显示 12797 条中的 9301 到 932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