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组合中缺少一些重要要素,影响了全面生产率增长和向更具包容性的增长模式的转变。
数据显示,与1970年以来的前六次经济扩张相比,美国的此次复苏异常平衡。虽然不存在明显的真正失衡,但肯定无法保证,不久之后不会出现经济衰退。金融失衡可能成为现实,但在宏观经济层面还未出现过。不过,冲击或将来临,且某些冲击是不利的,但均衡的增长率依然是好消息。
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同法国政府正式发表《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首次提出了“第三方市场合作”这一概念。“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实现1+1+1>3的效果。两年多来,这一合作模式在国际上获得了积极响应,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树立了国际合作典范。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具活力的区域,亚洲需要保持经济平稳强劲。然而,东亚面临着自1945年以来最大的安全风险,同时还有新工业变革的真正挑战。不过,要想经济持续增长,就要让政治远离经济关系,并确保以更大的灵活性和意愿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变革。
乌克兰经济增长落后于欧盟,也低于于全球水平。因此,2018年乌克兰的经济增长不容乐观。乌克兰正与摩尔多瓦争夺欧洲最贫困国家的称号。2017年乌克兰经济表现恶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贸易封锁和司法改革失败。国内外投资者对乌克兰丧失了信心。这些不利因素干扰了事态的积极发展。
通过这一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金融素养的决定性因素及金融素养对其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水平、收入、年龄和职业地位是金融素养的决定性因素,金融素养和一般教育水平对储蓄行为和金融包容性有着积极且显著的影响。
过去二十年,印度关于全球贸易谈判的立场出现了转变,从乌拉圭谈判的反对者变为近期多哈贸易谈判的积极参与者。但是,印度关心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对农业的保护、食品安全、服务贸易的讨论——往往使其与发达国家产生争执。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所经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大国利益盘根错节。面对这一规模宏大并具有世界性反响的中国倡议,各大国心态复杂。在欧洲,以英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大国智库观点需要重点关注,大部分专家认同倡议宗旨,即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来改善全球经济金融秩序的机制和规则。在这一共识下,有观点认为中欧应建立长期、专门的丝路对话机制并设定具体明晰的目标。
南亚是我国“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区域,虽存在安全、政治等问题,但有很大的投资机遇,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和博弈对“一带一路”在该地区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所监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智库对该倡议的反应差别较大。印度更多的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该倡议对其在南亚地区的地位以及印巴关系造成的影响,以警惕谨慎态度为主。与印度冰冷的态度不同,巴基斯坦智库表现出对“一带一路”的高度信任,期待能借助中巴经济走廊实现国内经济的腾飞。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需要域外关键大国的理解和支持。在众多域外国家中,美洲地区的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角色最为突出,这凸显了把握美国态度的必要性。本文所监测美国和加拿大智库和专家总体上肯定“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经济和全球商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认为该倡议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面临政治、金融、技术、安全等诸多挑战。
随着俄罗斯将外交政策向亚洲倾斜,俄中关系变得更紧密,同时,俄罗斯日益重视中亚国家。中亚已成为俄罗斯倡议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合作地域。“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将增强该地区的国际交通网络,同时该倡议有助于促进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多边经济合作,并防范非区域势力的政治干扰。
“一带一路”给东南亚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加速基础设施和经贸互联互通,将极大的促进东盟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东南亚智库也指出这一倡议在推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不透明,政治和安全风险、以及工程质量问题等。有智库建议中国加强“一带一路”信息沟通,并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用实际利益和成功的案例吸引东南亚国家参与该倡议。
作为欧盟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集合了欧洲主流的价值观与思想,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布鲁盖尔研究所等国际顶尖智库也都汇聚于此。当前,正值欧盟与中国深化改革之际,"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欧经济合作提供了巨大机遇,但欧盟作为政策协调者在推进合作进程方面动作缓慢,欧盟成员对此倡议也反应不一。专家指出,中欧应加强政策沟通,加速"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的战略对接,用切实的利益效应激发双方更多的合作,促进欧亚互联互通。
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契合度高。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在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增长的格局。双方将各自发展战略有效对接,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本文所涉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智库肯定"一带一路"倡议顺应经济全球化需求,为疲软的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力量。
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恢复森林和景观的效益和成本,并展示了明智的政策和创新性融资如何帮助政府实现恢复目标。作者发现,因为七个原因,公共和私人融资对于恢复森林和景观都是不够的。作者为这些经济障碍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还概述了进行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揭示了生态系统服务和社会效益的全部价值,及土地退化的代价。
加拿大央行行长拒绝引导投资者的做法正制造出一些健康的困惑。市场会出现阵痛和波动,但这种不确定性应该会鼓励更多对冲行为,而减少会让人联想到危机前的那些轻率的冒险行为。加拿大18年的利率走向并非完全是个谜。
恰巴哈尔港和国际南北交通走廊(INSTC)一起的确可以成为印度在欧亚地区战略和经济目标的规则改变者。恰巴哈尔港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双赢提议。伊朗将能够成为该地区更具影响力的行为主体,在推进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本报告回顾了尼泊尔的贸易和运输程序,强调了监测贸易和运输便利化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研究和建立长期且可持续的贸易和运输便利化监测机制奠定了基础。考虑到孟不印尼(BBIN)机动车协议,本文提出了加强四国走廊沿线效率的挑战和巨大机遇。
印度必须与东盟成员国和全球其它国家展开竞争,以增加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印度还正在推动与邻国的自由贸易合作,并同其它一些国家达成了自贸协定。离开世贸组织不会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对印度有太大伤害。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未来的改革开放中,自贸区无疑将继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需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尤其是适应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应当看到,自贸区在这方面大有一展身手的空间。
显示 12774 条中的 9581 到 960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