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中国文化和旅游事业也随之进入新征程,迎来新时代。文化是旅游之魂,特色是旅游之基,环境是旅游之根,品质是旅游之本。旅游景区不仅是与自然交流的空间,更是弘扬传统文化、分享美好生活的空间。消费升级带动的是万亿级别的新消费市场,文化和旅游的业态融合蕴含着无限机遇。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选择利用小长假出国旅游。据日本共同社援引中国某网站数据显示,在中国公民利用国庆节长假赴大陆以外国家及地区旅游的目的地排行榜中,日本首次位列第一。
记者7日从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在2018年“十一”黄金周7天假期(10月1日—7日)中,云南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共接待游客2238.98万人次,同比增长19.95%,实现旅游收入176.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0.6%。
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接待游客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2.6%;旅游总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7.8%;人均花费1114元,同比增长5.1%。
国庆假期,一张甘肃省敦煌市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布设“刺猬阵”的照片刷爆社交平台,部分网友表示此举“扎心”,破坏了景观的观赏性,也留下安全隐患;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理解,认为这是无奈之举。景区为何布设“刺猬阵”?“扎心”的“刺猬阵”能否阻挡景区的人为破坏?欣赏美景与保护景观之间应如何平衡?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国庆长假期间,《新京报》在平遥调查发现,多家醋商将普通食醋甚至是“三无醋”包装为“陈醋”,就能以“平遥特产”的名义卖到上百元,“专坑外地人”。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部分食醋作坊及醋厂生产环境非常糟糕,成品醋里甚至漂着死苍蝇。10月8日,平遥县市监局执法人员对古城内食醋销售商户进行检查,查处了一批无证作坊。
根据坦桑主流媒体《公民报》10月3日报道,坦桑2017年共吸引了100万国外游客,收入为23亿美元,占全年GDP17.2%,提供就业岗位140万个。预计到2025年将提供超过200万个就业方位,占GDP比超20%。
记者从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山东省计划到2020年实现乡村旅游消费3800亿元,2022年达到5000亿元。据山东省近日发布的《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山东将立足农业大省特色优势,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乡村旅游齐鲁样板。
《越南经济时报》10月2日报道,越旅游总局公布,2018年9月份越南接待国际游客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24.2%。
记者从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了解到,今年“十一”期间,黑龙江省共接待国内游客459.48万人次,同比增长5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61.37%。
国内游人次增长,旅游收入再创新高,零售餐饮销售额约1.4万亿元,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式消费引领潮流……今年国庆黄金周七天,消费市场出现哪些新特点、新趋势?
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十一”黄金周期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1021.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42.47亿元,均同比增长30%以上。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吸引了150多万人次的内地旅客访港,同比增约两成,同时为零售业带来不少进账,名副其实人财两旺。香港旅游业界认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有助带动内地旅客来港,并建议有关方面加强宣传香港深度旅游,以增加香港旅游吸引力,也可避免传统旅游景点过分拥挤。
记者从桂林市旅游部门了解到,国庆假期,著名旅游城市桂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8.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93%,实现旅游消费28.07亿元,同比增长20.47%。
记者8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今年国庆黄金周,北京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累计共接待游客367万人次。游园高峰比往年提前显现,高峰期日平均游客接待量比去年国庆假期增长5万人次。
国庆期间,北京开展的441项各类文化演出吸引观众达145.5万人次,丰富了首都市民和游客的节日文化生活,进一步拉动了文化消费,使“文化过节”成为时尚。
记者8日从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获悉,在今年“十一”黄金周七天时间里,访澳游客近9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2%。
据天津市统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天津市共接待中外游客930.53万人次,比去年7天同口径增长5.9%,其中,外埠游客448.23万人次,比去年7天同口径增长4.8%;旅游综合总收入94.24亿元,比去年7天同口径增长10.2%。
记者8日从北京市旅游委获悉,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2.6%;旅游总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7.8%。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十一长假期间,全国旅游市场呈现出旅游消费类型广、文化参与范围广等特征,红色旅游、文旅融合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显示 4815 条中的 3861 到 388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