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润建股份与国内高校、企业合作,持续推动AI+教育应用场景在东盟地区落地,既助力当地有效应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人力资源紧张及高等院校AI合作需求激增的三重挑战,也进一步打开了中国企业AI+服务在东盟市场的细分领域空间。
阿富汗矿业部门近日宣布,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中冶集团)就梅斯艾纳克铜矿的勘探开采合同续签15年。此前,由于基础设施缺失、考古遗址争议以及当地政权更迭等原因,这一世界级铜矿的开采已陷入长达17年的停滞。
国网巴电CPFL公司2019年启动的“CPFL在医院”项目,聚焦巴西公立医院节能改造与设施更新,同步开展志愿服务及患者人文关怀活动,通过绿色能源改造与公益服务双轮驱动,助力改善数百万患者的就医条件。这一案例于2021年入选了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
2025年8月,匈塞铁路“诺苏段”(诺维萨德-苏博蒂察)已进入测试阶段。自2021年开工以来,中塞两国工程师在项目合作中结成了深厚友谊。随着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双方工程师都在盼望着通车时刻的到来。
泡泡玛特的出海实践表明,中国文化企业已从“借船出海”迈向“造船出海”,未来需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效率,以制度创新突破治理瓶颈,最终实现从“产品出海”到“规则出海”的跨越。
6月27日,江西“天工学院”联盟成立大会暨“赣教出海”工作研讨会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举行。
蒙古国患者到中国看病就医,中国医疗队到蒙古国义诊,两国合作开展医疗科研活动……随着医疗合作的范围愈广、程度愈深,医疗合作成为两国架起民心相通的友谊之桥。
5月17日,中国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柬埔寨亚欧大学与卡森教育桥国际有限公司在柬埔寨戈公省浙江经济特区二期共同签署了合作共建“班·墨学院(柬埔寨)”的框架协议,此举不仅响应了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战略,也契合了柬埔寨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在卫生健康合作领域发展迅速,两国在其他人文交流合作领域同样成果丰硕。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不仅为促进两国民心相通、深化传统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推动中埃塞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国与肯尼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为肯尼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并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缓解肯尼亚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也为中企进一步出海非洲储备了大量人才。
从《黑神话:悟空》到《漫威争锋》,随着技术能力进步、文化融合能力提升,我国不仅用游戏讲好东方的“西游记”,也尝试用中国方式讲好欧美的钢铁侠、绿巨人等漫画故事,彰显我国文化影响力、包容力的进步。
专家建议,应在新质生产力的视域下创新非遗对外传播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传播,通过国际化表达、网格化传播态势引导国际社会关注和了解中国非遗及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国际受众对中华文化的热情,进而形成行动上的对话与互鉴,提高非遗“走出去”的有效性。
宁波诺丁汉大学办学20余年来,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帮助更多西方青年来华交流学习,培养了一大批既了解欧美也喜爱中国的文化使者,已成为中英教育合作标志性项目和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医药企业奔赴非洲投资设厂,既帮助这些非洲国家提升本土制药能力,也为当地培养更多行业人才,长效赋能“非洲药、非洲造”,搭建“健康丝绸之路”,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在阿拉伯地区被称为“沙漠面包”的椰枣如今在中国扎根,成为中国与阿联酋农业合作的紧密纽带。从树苗引进、试种到部分开花结果、种植规模稳步扩大,不仅为中国丰富了农作物多样性、拓展新的产业空间,也为两国深化农业合作开辟了新领域。
2019年启动的印尼政府 - 格林美 - 中南大学联合培养项目从顶层设计到逐步落地生根,在招生教学、人才培养、文化融合以及科研实践平台搭建方面亮点频现,探索了跨越国界、整合多方资源的国际联合办学模式,不仅为印尼培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铺就新路径,赋能相关产业,而且深化了中印尼友好交流合作。
澳门具有与葡语国家相近的行政和法律体系,向来致力于推动中葡双语教育,培养中葡双语人才,发挥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服务平台作用,充分利用中葡论坛机制探索与葡语国家交流合作新路径。
天津不断探索职教发展的“天津模式”,发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优势,打造出职业教育境外办学的知名品牌——鲁班工坊。从鲁班工坊到职业教育培训,一项项实际举措,让中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走向更深层次。未来,天津将从继续努力,为中国职教“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贡献更多天津力量。
亚吉铁路开通运营、非洲首个鲁班工坊在吉布提揭牌运营、吉布提孔子学院揭牌等,这些由中国参与投资、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和教学机构不仅为吉布提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为吉布提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人才,“赋能”其打造物流与贸易中心。
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11周年,在与发展中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参与的许多“小而美”惠民生项目切实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受到共建国家民众的热烈欢迎。
显示 9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