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实施软实力外交政策。基于孔子学院(CIs)和“一带一路”(BRI)等各种支柱,中国承诺为全球参与者创造“双赢”局面。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于2017年11月30日就捷克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2015至2017年所撰写的一篇名为《中国的文化外交:非国家行为者的作用》的文章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并发布了报告。
地铁报在线网站于2018年1月31日就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一事发布了题为《特蕾莎·梅暂离“脱欧”讨论, 访问中国以促进中英贸易》的文章。该文表示,特蕾莎·梅希望在“脱欧”后与中国达成正式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且在当前过渡期就希望采取措施消除贸易壁垒以保证英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同中国开展贸易。。
美国-中国关系是两国无法回避的问题。良好的关系会令双方在多个方面受益。尽管中国的经济规模不一定能威胁美国,但中国乐于利用其经济杠杆打造更贴近其形象的全球经济。这引发了很多复杂的问题。这本论文集讨论了当前困扰美中经济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
中国对美国固定收入市场的影响减少有如下原因:全球危机过后,中国大力刺激经济,允许国内贷款激增;全球危机过后,中国远离机构债券,美国固定收入占中国外汇组合的比重下降;中国有意识的增加其国有银行的外部贷款,以便减少其外汇储备增长,并在这一过程中减少购买美国和欧洲的固定收入储备资产。
也门面临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虽然未担当领导角色,中国依然支持了包括海湾合作委员会倡议、全国对话大会与联合国主导的和平谈判在内的缓和也门冲突的地区和国际努力,并为该国提供了人道主义救援。本文讨论了中国在也门过渡与和平进程中的外交努力,以及它在也门战后重建中潜在作用。
雅万高铁将考验佐科加快发展印尼的基础设施的能力。尽管此项目引起了不少争议,佐科还是坚信它能促进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采用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之后。项目预料能带动旅游业、制造业、物流业和地产业等领域的发展,为建立雅加达—万隆大都市区奠定基础。
本文考察了中国在拉美的参与情况,并认为中国“软实力”的发挥将削弱美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在中国积极争取“一带一路”倡议(BRI)的成功之时,拉美国家十分欢迎来自中国的巨额基础设施投资和援助。
澳大利亚政府应鼓励中国对太平洋地区得援助,承认其是澳大利亚援助的重要补充。中国对这一地区的持续关注亦应成为澳大利亚检视自身的激励因素。
2017年中国站在了世界顶峰。特朗普就职并出台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后,中国或按其意志承担起引领维护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进程的角色。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势头正劲且不断增长。在这万亿美元规模的贸易和投资倡议框架下,诸多新项目启动,以联通欧亚大陆,使中国处于全球经济中心的位置。
2017年中国海外投资情况由中国政府和投资目标国实施的限制措施主宰,其主要发展是中国私人对美投资受限和中国国有企业对欧投资扩大。中国的私人投资可能在2018年有所增长。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是中国海外投资减少的主要风险。CFIUS拒绝批准了一系列中国交易,并使涉及客户数据的中国收购活动陷入停顿。
中国政府正恢复其对互联网金融的管控,这可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作者认为,北京将继续加强对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这不仅是为防范金融风险和应对合法垄断问题,也是为了让中国的银行们追上它们的虚拟竞争对手。中国加强管控的做法可能会减少某些类型的欺诈或风险活动,也可能再次压制金融行业。
中国和韩国是重要贸易伙伴。韩国总统在2017年12月13日至16日对中国的访问是出于改善双边关系的共同意愿。中韩关系的改善表明,双方的共同利益大于其在萨德问题上的分歧。
中美两国的高端战略文件预示着两国在全球体系层面对领导力和影响力竞争的加剧。未来几年虽然出现全球战争的风险仍然较低,但是外交、经济、网络和信息领域的竞争可能加剧。“一带一路”倡议将赋予中国扩大全球影响力的优势。中国可能优先促进欧亚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成功,可能出现平行且相互渗透的全球化秩序。
中国领导层已明确表态,数字经济和信息通信技术(ICT)现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本报告表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同时是颠覆性的创新者、微型创新者和模仿者。本报告还指出,中国数字经济的趋势正越来多地塑造美国和全球的企业,反之亦然。最后,本报告还回顾了中国创新的政策挑战。
中国能否意识到成为世界创新领袖的这一机遇。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中国政府确定了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鉴于自身的政策和美国的政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创新领袖的道路上前进。
本文阐述了洪水风险管理、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之间的联系。本文还强调了洪水足迹、问责制和扩大私营部门洪水风险管理参与的必要性。
欧盟在对外合作中既强调利益,又强调价值观,试图在利益和价值观中间寻找平衡。一种观点比较积极,认为应抓住“一带一路”为欧洲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强合作,并在合作的同时,强调欧盟的原则和行为规则,坚持推行欧盟的价值观。另一种观点则比较保守,认为中国在推行“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和地缘政治目的会对欧盟构成威胁。正如2016年欧盟发布的对华政策文件中指出,欧盟需要“实现有原则的利益”。所以,到目前为止,欧盟及其成员国还是处于观望的态度,都还没有针对“一带一路”对欧洲的影响制定出一套全面的战略。
尽管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挑战现有的世界秩序,但不能忽视该倡议的影响将从多个角度对未来的世界秩序产生影响。一方面,这一举措的成功将成为延续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并改变其经济增长的来源。另一方面,如果“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成功,将改变许多经济领域及地缘政治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加强区域经济、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联系。此外,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将转型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心。
有关“一带一路”倡议巨大魅力的报道越来越多。欧洲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也在快速转变。在德国,许多城市竞相搭上“新丝绸之路”的便车,例如汉堡、勃兰登堡、巴伐利亚和杜伊斯堡。
中国对外投资呈上升趋势,并且大量投资流向了美国:在过去的两年间,中国对美投资增长了四倍。不过,这并不是一条双向道:美国和其他外国投资者难以在中国享受类似的开放市场准入。中国对美投资单向飙升等问题对美国是否需要强化其对中国投资的立场提出了问题。
显示 8236 条中的 7261 到 728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