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安全研究所专家在《中国和俄罗斯:东方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形成?》一文中评估了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与西方出现对抗后,莫斯科宣布的“东方轴心”的范围和实际实施情况。
今后中国在美FDI可能会为美国工人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在不断增多的中国在美外商直接投资中,区分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真正威胁的收购行为与不构成威胁的行为会成为可能。外资并购只有满足非常具体的条件才会给国家安全带来切实威胁。仔细评估会表明,鲜有对美收购行为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形势比人强。在特朗普遭遇内政外交的连番挫折后,中美两国关系解除“警报”,重回正常态。因为在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和两国外长的会面中,美方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由历史到现实,无论怎么变,中美深度利益攸关的关系已经形成。“中美国”和“新型大国关系”,不是政治新概念和外交新辞令,而是中美现实真实的写照。
让美国“重新伟大”的特朗普,绝非在太平洋和中国发动两败俱伤战争的黩武者,而是通过各种博弈手段让美国利益最大化的政客。一个马云就能让骄狂的特朗普变成智慧的政治家,何况强大的中国呢!中美元首通话,两国紧张关系已经缓解。后TPPA时代,中美双核依然是稳定亚太和全球经贸的关键。
欧盟和其东部合作伙伴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在该项目中的重要性。考虑到东欧和高加索地区在欧亚大陆所处的地理位置,东欧和高加索期待能够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新的商业机会中获益。对欧盟而言,中国在该区域建立新的经济走廊的努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1世纪是亚洲世纪。”这句话在20世纪后期就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提出这一论断的基础在于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东亚地区持续的高速增长,以及东亚地区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规模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而导致这种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从经济上看似乎主要是美日资本大量向东亚地区转移,以及美国市场对东亚地区的开放。但能够使资本放心流入该地区的政治条件在于地区的政治稳定。
中国不怕美日结盟,日本却担忧美国离开亚洲。但是,执政开局不利的特朗普,日本面子里子一起奉上,也让特朗普心花怒放。给日本承诺,让中国放心,恰恰突显特朗普作为商人总统的精明之处。特朗普离不开亚洲。在强化美日同盟的基础上,和中国维持斗而不破的战略平衡,才是符合美国利益的选择。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Patrick O'Connor在《TPP对美国的重要性分析》一文中表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已经失败,美国错失了继续领导全球贸易规则和市场自由的黄金机会。》中表示,美国退出TPP,对中国而言也是双刃剑。
本文重点介绍了与海上丝绸之路演化相关的的一些重要问题。其中包括将海上丝绸之路作为经济走廊的概念,其对区域贸易和企业的影响,以及对中印经济关系可能的冲击。
日本的努力获得了特朗普的回报。美国新防长马蒂斯访日破解了日本在安保和钓鱼岛上的焦虑,在南海问题上也得到了美国满意的承诺。安倍访美,特朗普邀请安倍访问其加州私人别墅,可谓给予安倍首相超规格的外交礼遇。“安普会”上演,特朗普承诺用全部军事力量保护日本,将共同努力,防止出现改变亚太地区现状的力量。
印度对中国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的安全性存在担忧。担忧主要集中在印度自身在该区域的战略影响,而不是担心中国会占据连通性的主导地位或是超越印度。印度该如何应对海上丝绸之路项目,既解决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又不损害印政府的战略利益?对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印度需求自行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随着中国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国将平衡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确保不受美国操控。很多东盟国家认为有必要利用美国的安全势力从经济上制衡中国。
特朗普的上台呼应了美国国内要求改变其在经济全球化竞争进程中与承担自由国际秩序的霸权过程中亏大于盈的局面。但战后所形成的自由主义、国际主义天赋使命观;全球市场开放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理念;国际安全上的霸权现实主义意识与利益;以及华盛顿政界与自由主义知识界等强大的建制派的政治思维定式将成为抵制特朗普革命式变革的力量。
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丝路经济带已经成为中国标志性的对外政策倡议,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首个提升贸易促和平的全球战略。本文讨论了中国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缘由并检视了该提议与中国“伟大战略”的契合性。同时还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潜力及挑战。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EC)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和担忧。人们的兴趣侧重于走廊的潜力,尤其是对这些国家的内陆和欠发达边境地区的改造。人们的担忧主要涉及该走廊的区域战略影响。
随着全球秩序的转变,中国越来越渴望促进由多极化所定义的全球新秩序。中国所坚持的改革主要涉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UNSC)等国际机构的改组。
政策讨论框架》一文中详述了16条政策建议,探讨中英两国政府怎样能够在扩大人民币使用的同时有效支持“一带一路”融资发展。16条政策建议分为五个方面:政府提供政策指导建议;扩大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其它离岸人民币产品;开发其它离岸人民币市场基础设施;明确中英合作的重点领域。
“一带一路”倡议有潜力在中国之外创造以人民币计价的实际资产。“一带一路”倡议意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弥补基础设施需求和资金之间的缺口。单凭中国自身的资源无法填补这一缺口,离岸“点心”债券市场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解决这一问题,而这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也有所助力。
2016年10月,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纳入特别提款权(SDRs)货币篮子。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外部直接投资将成为未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人民币纳入SDR篮子很可能刺激将人民币计价债券作为全球安全资产的需求。
显示 8056 条中的 7281 到 730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