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中国的股市在经济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最近出现的中国股市泡沫不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太大影响,但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却是很大的。面对中国股市泡沫,中国政府近乎慌乱地对其进行管控。一些对此抱有消极态度的人认为,这次的股市问题再次证明,由于房地产市场过度扩张和债务水平不断攀升,一场金融危机不远了。
由于亚太各国能源、经济对于该航线的高度依赖,以及这条航线上各国利益相互间的紧密关联,一旦在马六甲海峡出现通航困难,受影响的将不单是中国的能源安全,更会影响整个亚太、甚至世界的经济安全,没有国家都会有动力这样做。 /
布鲁金斯学会专家Michael E. O'Hanlon在《罗德里戈・杜特尔特,中国与美国(增补篇)》一文中表示,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一周之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表示,如果中国再次对黄岩岛提出领土要求,那么美国必须在南中国海采取行动。
尽管中国驻联合国大使保证,相关各方的看法“越来越接近”最终协议,然而,仍然没有出现结束的迹象。与此同时,美国及其盟国的耐心越来越弱。文章认为,关于制裁朝鲜,中国可以从伊朗协议获得经验教训。
2013年,中国超过欧盟成为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从该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可以和美国媲美。难道中国在中东地区日益增长的利益意味着会对该地区做出更大的安全承诺吗?中国和该地区的政府如何才能通过进一步加大外交接触,加强这些纽带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加速推进。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在推动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实体规模的迅速增大和城市空间范围的大幅扩展。
按照全球市场判断,中国有许多问题。在今年的前几个星期,世界各地股票市场暴跌,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担忧。恐慌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的11%的暴跌以及人民币小幅贬值引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反应过度。
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中国股市狂跌28%的事实绝对非同小可。如果纽约证交所(NYSE)有如此的下跌,美国民众和组织一定会有较大反应。
自2010年以来,中国影子银行部门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大量关注。美国金融体系自2008年以来受到严重危机的困扰,这种困扰部分是由非银行金融活动大型网络中,先前存在的未知脆弱性造成的,许多分析师怀疑中国是否可能会走向这样一个类似的危机。鉴于中国自2010年以来迅速增加的信贷创造增长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斥资151亿美元竞购尼克森公司一事在加拿大引发了一场争论,争议的焦点就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加拿大油气产业应当如何把握面向中国国有石油公司(NOC)开放投资的尺度。此次交易也在美国引发了一些担忧,因为尼克森在美国有一小部分资产。一些评论家还抛出了国家安全问题,认为放任中资企业在北美能源业落地生根会给国家安全埋下隐忧。
津巴布韦强制执行了备受争议的本土化法律,这部法律要求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外资企业需要在本月向津巴布韦当地人转移或出售51%的股份。作为津巴布韦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中国投资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虽然中国试图消除本土化法律对自己的针对性,却也明确对此表示不满,尤其是在钻石采矿业方面。
2007年,中国率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据估计,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约160万人死亡,大约占中国所有死亡人数的17%。
近来媒体持续报道中国股市动荡,未来股市的不稳定仍然会继续,除了股价大幅下跌还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当前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是世界影响力第二大国,中国出现的问题无疑也会影响世界其他国家。
翟崑认为,应对和解决多重风险,须逐渐改变观念,尝试建立一种以发展为导向的综合治理模式,如“发展+环保”“发展+教育”“发展+人文”等,形成多个“经济发展+传统领域”的双轮驱动模式。“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通过经济发展的引领,让经济发展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模式,”他说。
为增强我国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深入研究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和措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保尔森基金会将于11月11日在北京柏悦大酒店共同举办“第四届未来城市:现代中国的城市可持续性”年度研讨会。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制造"战略,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堵后追"的双重挤压,因此,制订中国国家制造战略刻不容缓。事实上,"中国制造"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拥有完整的供应链条。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猛击一掌,中国制造终于开始真正转型:跨越低成本的优势,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链转化。其结果就是“新国货”。所谓国货,即中国自己制造的工业品,与之对应的是漂洋过海而来的“洋货”。直到今天,“国货”两字仍然被赋予洋溢的民族情感和期望。
尽管对于亚洲地区而言,南中国海是一个潜在的不稳定性来源,但南中国海争端也为美国和印度管理地区秩序提供了一个更紧密合作的机遇。
中国香港和内地都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解决其房地产市场的房价问题。通过分析中国香港和内地的住房市场及住房政策,本文发现由于土地供应量有限,两地都面临住房支付能力的问题,而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
显示 8220 条中的 8021 到 804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