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全球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方,拥有传统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欧洲加入“一带一路”建设,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更大的包容性和更高的标准,“得欧洲者得天下”。欧洲人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也是了解中国模式的过程。在双方合作中,我们有必要抓住一些“要领”。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更加广阔的商机,而串联这一切的将是交通基础设施。这也就意味着交通领域将获得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人类文明可能将会进入一次对于交通技术的革命性创新时代。对此,美国商业科技媒体《福布斯》就发表了题为《中国“一带一路”如何引发交通创新的复兴》一文。
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无论从与会者的级别和规模还是论坛的成果,都充分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已由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共识,发展成跨区域的多边合作。或许“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少人还只是一个模糊的发展方向,他们隐约感到这是未来机遇所在,却不知具体契机在哪里。现在就让我们从10组数据看“一带一路”的投资潜力。
俄罗斯近年来国力下降,受到西方孤立,对中国战略倚重加强,加之“一带一路”国际倡议总体上符合其战略利益,有条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伙伴。“一带一路” 国际倡议规模宏大, 对欧亚大陆乃至世界格局影响深远。中俄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战略协作必然面临诸多挑战,为此须充分考虑到中俄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利用好中俄关系在高水平稳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合理规划战略协作路径,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为核心内容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发挥好上海合作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在应对贫血问题方面,即便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印度也处于落后地位。实现印度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增长需要共同努力来应对贫血。在宏观层面上,贫血控制项目须转向以国家为中心的主导办法。只有确保包括印度女童和妇女在内所有印度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生计权,印度的发展方能成功。
近年来,全球在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等疾病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在研究这类进展时,许多出版物已衡量了公共部门在药物、疫苗和治疗方面的支出,但对投入到全球卫生研发领域的私营部门资源的关注相对较少。为此,本文量化了私营部门在药物、疫苗和治疗方法研发方面的营利性投资规模。
近几十年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受益于人口红利的增加。然而,随着人口逐渐老化,亚洲正经历着另一场人口转型。尽管亚洲各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有所差异,但考虑到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亚太地区所有国家最终都将面临诸多长期挑战。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国家需要立即处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赋税的挑战。
随着“走出去”企业在目标投资国的深入发展,在当地的运营活动也日趋复杂化,由此也会带来更多的税务影响。当地税务机关在阐释相关纳税义务和应用税收协定时可能与企业的税务处理出现分歧或争议。此外,某些国家的税务机关会采用激进的征税态度,比如虽签订了税收协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并不予以执行,从而导致双重征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
“第二届中国-阿联酋伊斯兰金融论坛”于9月11日在深圳落下帷幕。会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下称阿联酋)经济部副部长Abdulla AlSaleh表示,“伊斯兰金融资产已经接近2.7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对于伊斯兰金融机构是一个很大的机会。阿联酋已经充分准备好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融资中心,以及工程项目的伊斯兰债券中心。”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9月12日发表新西兰梅西大学高级讲师马克·兰泰尼的文章称,在今年年中以前,“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北极经济意向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官方联系。人们普遍认为,开发北极的贸易价值将是一项单独的更加长期的工程,独立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所辖航道之外。这种看法或许要改改了,因为今年6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政策文件,更好地看出北极将如何加强与“一带一路”等中国宏大贸易政策的联系。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7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6亿千瓦,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00万千瓦,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70%左右。目前,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稳居全球首位。然而与此同时,在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电力需求有所下降的大背景下,新能源领域仍存在大量弃风、弃光、弃水的现象。
借助大数据技术,我们可实现多领域、各层面异构数据的收集、清洗、整合,实时监控信息动态。同时,制定“一带一路”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借鉴以往大数据在个人、企业征信领域的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投资项目建立各层次风险评估模型,从而为各级政府政策制定、企业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而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17年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的4411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7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进一步有效遏制。
一家商业运输企业带头人,可能带领企业走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未来。作为承运商的管理者,带头人引导企业在当前道路上继续前行,即在已有产品、绩效评估标准的基础上为托运人提供廉价可靠的服务。作为承运商B的管理者,带头人选择大胆创新,不让业务停留在一成不变的状态。通过采纳先进的车辆相关IT系统、自动车队管理、云数据分析、机器人科学、定位检测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带头人可以机动灵活地更改策略,根据客户不断变换的需求调整业务重心,从而聚焦利润最高的服务。
当前全球电商形势不断扩大,为中国跨境电商进入全球提供了最好的时机,中东和北非有1000万人在网上购物,这个地区生产石油,但从家电到纺织、到服装都需要进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电商规模从2012年的90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300亿美元。
人才战略是一个链条、序列,我们下一步是吸引全球的人才,先要留住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再吸引在国际上已经是精英的人才来到中国、留在中国。还有很特别的一点: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海外有6000万华人华侨,他们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一带一路”倡议都有巨大帮助。
“一带一路”是在欧亚权力对比和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发生有利于中国的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的洲际地区主义合作倡议,其实质是一个经济地区主义合作机制,因此解决不了洲际安全问题,更不可能“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对“一带一路”实质、局限、目标与效用评判标准均需细致的分析与界定,才能避免出现对其评价简单随意的倾向。地区主义与地区化应该彼此推进、相互为用,政府主导的地区主义必须以本地区的地区性水平为基础。
当前,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得分第一的上海竞争力指数也仅刚过及格线,中国国际人才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人才规模上,最后一名山西与第一名上海差距悬殊;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马太效应”影响明显;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佳。与此同时,江苏、广东、上海等国际人才集聚区域的国际人才职业结构相对较好。在政策方面,公安部出台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条出入境政策,支持上海科创中心的12项和10项出入境新措施。
我国纺织行业与“一带一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在新时期也给国内纺织产业带来了新机遇。9月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在2017年第二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预热论坛上,以“‘一带一路’与我国纺织业发展”为主题作了演讲,探讨我国纺织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收获和未来的方向。
贾晋京延伸指出,西安完全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从当今金融机构分布图来看,随着横贯欧亚大陆的这条丝绸之路中心带逐步成型,其也成为金融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过去的全球价值链变动就是大家先把价值链链接到欧美市场,然后再相互链接,但是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已成为全球各经济体不可忽视的一条纽带,所以大家争相要建立这方面资金的大流动、投融资的大流动。”
显示 7360 条中的 5541 到 556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