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萨利赫课上表现得十分积极,每次互动都跃跃欲试。他大声诵读,发音相当标准。“学习中文,我接触到的不仅是一门新的语言,更是一种新的文化。”萨利赫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相长,真诚博爱。《寻找陶行知》带您一起走进陈孝云的教育世界。
2019年,中国黄冈师范学院和萨伯勒格穆沃大学共同设立孔子课堂。在中国教师节前夕,记者探访了这个山区孔子课堂,并遇见在这里坚守的3位中国女教师。
海江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过去21年间,他在喀麦隆、贝宁等13个非洲国家的试验田和实验室里留下自己的足迹,运用自己在农学领域的丰富经验帮助非洲人民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山东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加纳库马西技术大学于2021年启动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通过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文交流等方式共享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助力非洲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已有42名加纳学生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专业课程、中文,接受企业实训。
来自非洲中东部国家布隆迪的克劳德,两年前来到中国重庆西南大学,学习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中文教学在伊朗”研讨会日前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来自德黑兰大学、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学、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伊朗语言中心等多所伊朗高校和文化研究机构代表与会,就在伊中文教育发展热烈讨论、建言献策。
不久前,华南农业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家代表团访问巴西潘塔纳尔国家研究所与马托格罗索联邦大学。
希腊汉学中心日前在科孚岛正式揭牌运营,将开展汉学与中国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这是希腊首家由中希两国高校联合设立的汉学研究中心,中心将培养汉学和中国研究领域的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
9月1日,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山东德州学院在吉隆坡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华侨记忆,岁月长河”的田野调研。
埃塞俄比亚青年涂则钢曾是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骨干教师。2019年,他来华深造,攻读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硕士学位,2022年硕士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在华攻读博士学位。
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5名学员将在急诊急救、消化内镜专业领域参与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活动,部分学员还将在呼吸、普外、妇产、儿科专业领域参加为期90天的临床观摩研修活动。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自2021年以来,该校与加纳等非洲国家开展合作,通过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文交流等方式共享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助力非洲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
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组织的“全球视野·研究生学术交流支持计划——(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于8月24日至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槟城两地开展调研活动。
过去一年,马拉维留学生库瓦莉和同学在马拉维利用在中国农大学到的农业技术,帮助当地30个农民在30多亩地种植玉米,并取得丰收:一亩地产出约1200斤玉米,而当地亩产仅三四百斤。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拓展,既是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非洲人口困境、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来,中国加强同非洲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提供技术人才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支持,在多个领域收效显著。
近日,中国驻厄瓜多尔、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博茨瓦纳大使馆举行欢送会,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当地学生送行。这些国家的官员在欢送会上表示,感谢中国政府支持和帮助,感谢中国为这些国家的教育、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所发挥的作用。
新学期伊始,黑河学院的油画教师、俄罗斯功勋画家瓦洛佳每天早晨过境到黑河市,带着学生实地写生,为学生介绍与黑河隔江相望的俄罗斯,晚上再返回对岸的家中。在黑河学院,像瓦洛佳这样的“通勤外教”还有很多,成为中俄教育和人文交往的使者。
显示 2057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