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本币融资创新合作研讨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跨越山海 合作共赢——“全球南方”本币合作创新研究》报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14日举行“中国碳市场创新与管理实践”边会。中国生态环境部官员指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国碳市场推动行业减排效果逐步显现,碳定价作用进一步强化。
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馆日前在厄首都基多举行中国—厄瓜多尔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招待会。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负责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11月15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已成为能源转型领域的重要引领者,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15日在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能源主题日发布《新能源可靠替代促进全球碳中和》报告,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出新方案。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节能降碳 中国行动”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举行。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报告指出,中国不仅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还为改善当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提供了助力。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展望报告》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发布,得到各方高度评价。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举办的“‘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绿色对外开放案例与实践”主题边会上,来自中外研究机构、媒体、高校、NGO的嘉宾在会上分享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效。
黄海之滨,五层立体的连云港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内,一辆辆崭新的中国汽车正被AGV机器人有序搬运至停车位,等待从连云港港口发往世界各地。这里是江苏省港口行业中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高、集约化水平高,首个实现零碳排放的汽车物流中心,一次性可停放5200多辆商品汽车,年周转能力可达18万辆。
从2022年开始,短短两年之内,140余位“双碳”人才汇聚南平,一批“双碳”产业企业和高端装备产业化项目陆续签约落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正合力推动“双碳”产业高地在南平迅速崛起。
11月12日,在“吉祥说”故事会活动主题二“我们的家·希望田野”分享环节中,现场嘉宾从农业、农村、农民的角度,展示了农业发展给地方、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阿塞拜疆方面对中国企业分享的绿色解决方案予以好评,并表示愿与中方加强能源转型合作。
在阿塞拜疆巴库刚刚举行的联合国COP29气候行动峰会上,多方关切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呼吁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期待这次大会达成更有力度的新资金目标,为下阶段全球气候行动提供信心和保障。
随着中纳两国合作的不断深化,纳米比亚偏远地区的基础设置薄弱问题正逐步得到改善。
南非当地时间11月14日,中广核南非TFC一期光伏项目正式开工。这是中国企业在南非开发投资的首个光伏项目,也是中广核首次进入南非清洁能源市场,标志着中广核国际化布局进一步拓展。
当地时间12日,赞比亚中资矿业企业协会成立揭牌暨“300万吨铜-中资企业在行动”启动仪式在首都卢萨卡举行。
近日,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主题年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办。秘中贸易商会总经理、秘鲁驻华使馆前商务参赞豪尔赫·陈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钱凯港项目是中秘两国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典范。
近年来,山西岚县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持续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全县新能源项目装机总规模达到1813兆瓦,位居吕梁市第一、山西省第五。
11月13日上午,海南省能源协会会长、农工党海南省能源支部主委吴太能率队走访了协会会长单位——中海油气电集团海南分公司。
显示 54031 条中的 741 到 760 条结果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