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团结面临巨大考验。塞尔维亚出现疫情后,应塞政府邀请,中国迅速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并向塞方提供防护物资和医疗器械援助,协助塞方在中国采购急需物资。在塞尔维亚人民处在最困难时刻,中方施以援手,来自中国的友谊令人深深感动,我们会永远铭记。
6月8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结束在刚果(金)、刚果(布)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三国的协助抗疫工作。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专家组一行12人在上述三国与当地卫生机构分享中国防控新冠疫情经验,广获赞誉。
“捐赠的口罩到了,感谢你们的慷慨!我们会立刻把口罩发放到市民手中,帮助大家做好自我防疫工作。”近日,意大利巴兰扎泰市市长卢卡·埃利亚手持中国国旗,为远在万里之外的河南省新密市特意录制了一段感谢视频。
疫情在中国逐步得到控制,在海外一些国家却迅速发展。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肿瘤中心教授保罗·阿西艾尔多也在研究免疫疗法,他注意到中国团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
阿富汗公共卫生部7日宣布,阿全国新冠确诊病例累计已超2万,这距离病例数破万仅过去两周时间。分析人士认为,检测能力不足、部分民众抗疫意识薄弱以及经济发展压力是目前阿富汗应对新冠疫情的三大掣肘因素。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为确保及时公开透明,中国举办千余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疫情信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病亡率5.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围绕“可溯、可诊、可治、可防、可控”,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聚焦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5大主攻方向,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部署启动83个应急攻关项目。
由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集团)牵头,多家中央企业共同发起的“中资医疗医药应急保障体系互联网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揭牌。
无论是脊髓灰质炎还是新冠病毒,要防控这类传染性疾病就需要有效疫苗。在4日下午举行的全球疫苗峰会视频会议上,参会的30多国领导人以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发出了携手合作、推动疫苗可及性以抗击疾病的呼声。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4日10时(北京时间4日16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29281例,达到6416828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842例,达到382867例。
韩国行政安全部3日公布卫生疾控部门改组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强传染病应对能力和专业性,增强疾控部门独立性。
据巴西当地媒体3日报道,已有2000名巴西人报名参加了英国牛津大学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这是这种候选疫苗首次在英国之外的国家进行人体测试。
中德两国高校科研人员近日合作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一种高导电性的二维材料和多孔结构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制备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柔性压阻传感器,未来可广泛应用在可穿戴医疗领域。
近日,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等系列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意大利、瑞士、苏丹、日本、澳大利亚、巴西、新加坡等国的专家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分享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经验,呼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疫情防控
世界银行集团专注于新兴市场私营部门的国际开发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2日宣布,将向中国一家总部位于湖北武汉的药品公司提供3.5亿元人民币贷款,以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湖北及中国欠发达地区居民更好获得药品和医疗用品。
以色列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之一就是,“疫情期间,我们从中国学习了很多”,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院长迪娜·本·耶胡达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1日在线发表研究说,综合分析显示,人与人之间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有助降低感染新冠病毒风险,并且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5月29日,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发动成员组织爱德基金会,与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菲中友好协会、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菲律宾针灸学会共同举办“云端对话”系列活动之中菲民间组织疫情防控线上交流分享会。
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共同主办,中德科教园参与协办的“中德健康云对话”5月30日举行。
显示 5303 条中的 4121 到 414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