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21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的气候承诺将受到各界关注。事实上,如果中国未来10年不采取重大行动加速能源转型和脱碳,就没有可靠的排放途径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人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尘埃、海洋和天气模式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独特的动力学。更重要的是,各国必须将现有的应对碳排放的全球合作机制扩展为一项行动计划,防止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些更意想不到的后果。
曾几何时,中亚的家长乐于将孩子送到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接受高等教育。现在,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中国。中国已成为继俄罗斯之后越发受中亚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鉴于此,受过中国教育的中亚学生将成为中亚国家的中国软实力新元素。
新冠肺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并由动物传染给人类。人畜共患病的出现受多种环境因素驱动,这些因素增强了野生动物、家畜和人类之间的联系。本文强调了人类健康与亚太地区生物多样性状况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如果要改善人类健康和降低未来的卫生灾难风险,人们需以综合方式同时应对这些致病因素。
经济的全球化并不仅仅是生产、贸易、投资的跨国流动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全球化已经渗透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任何“脱钩”的想法、另起炉灶的念头, 都是不切实际的,必将受到经济发展规律的惩罚,而首当其冲的往往可能就是那些逆潮流而动者。
分析人士称,免税购物将在通过增加国内消费来提振中国经济的计划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很可能继续经历起起落落——但最终是增长。这些波动本身不会改变中国必将崛起为全球超级大国或者西方必将衰落的话语体系。我们越快承认这一现实越好。
第38届和第39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于26日至28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以视频方式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共同关注、共同应对、共同繁荣”,聚焦于抗疫、发展与团结。面临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笔者认为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合作应排除各种干扰,推动各项合作稳步向前发展。
美国开国先贤基于对“人性本恶”的假定,曾设计出一套有别于欧洲传统的权力制衡系统,即通过三权分立的“低效民主”,来防范体系本身崩坏。再加上政党制约、“司法独立”以及媒体监督,以弘扬国内思想领域的多元主义。
自2021年2月缅甸军方发动政变以来,缅甸政治冲突不仅升级为国内危机,也威胁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虽然东盟领导人于4月24日就缅甸问题达成了五点共识,但在缅甸制止暴力、应对多重危机和恢复民主的地区行动极为有限。
2020年11月15日,亚太地区15个国家创造了历史,签署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是继《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亚太地区的第二个“特大区域”贸易协定。这两项协议有可能在未来塑造区域贸易和投资模式,并在当下这一充满挑战的时期影响全球经济合作的方向。
中国打击加密货币表面上的目的是遏制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本文认为,中国此举也意在为推广数字人民币扫清障碍。各国政府普遍担心,私人经营的数字货币会威胁其金融和货币系统。因此,它们正在积极发展央行数字货币。中国的近期举措或能给其他国家提供经验。
东盟峰会没有邀请缅甸军方领导人敏昂莱出席,这是前所未有的冷落行为。尽管如此,这是东盟维护信誉和国际地位的必要举措。鉴于东盟不干涉成员国内政和以共识为导向的决策传统,做出该决定绝非易事。然而,缅甸军政府在2月政变后在落实五点共识以恢复该国和平方面一拖再拖,这让东盟别无选择。
东盟处理缅甸危机的表现凸显了该组织的内部分歧及其特殊性质。尽管《东盟宪章》涉及东盟的目标和运作原则,但它没有提供明确的指导方针,尤其是对如何处理成员国政变的问题。东盟是一个国家间机构,其权力天生受限,并倾向于以共识为基础进行决策。
《长江保护法》是一项旨在通过加强政策和监管框架以实现保护长江流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里程碑式法规。本文概述了在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technical assistance project)下制定的政策建议。该项目为中国《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和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回顾了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之间的联系。中国与沙特间的友好关系在过去七年中显著改善了两国间的贸易、投资、能源和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沙特还可通过双边和多边框架进一步与中国在循环碳经济领域深化合作。
岸田文雄当选日本自民党新总裁,将成为日本下一任首相。鉴于此,岸田文雄的未来施政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他的对华战略。由于当前中日关系充满猜疑和互不信任,合作态度可以带来互利。鉴于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岸田文雄不希望让日中关系进一步恶化。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北极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在北极的迅速崛起引发了一系列有关印度地缘政治和经济安全的问题。例如,中国的北极崛起会以何种方式加剧印度的地缘政治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印度应加强与北极国家的接触,并应寻找机会,深化自身在北极的治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勘探方面的参与。
要适应气候变化,缓解生态系统退化,同时全面考虑其社会影响,就必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推行转型变革。人们需要的是基于自然的综合解决方法,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统筹应对气候、自然和疫病危机。
18日晚间,印度、以色列、阿联酋和美国外长举行的部分线上、部分线下的峰会,形成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地球这一侧的非正式“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想法。那么,这次谁是视频聊天室里的大象呢?不用猜都知道,是中国。
显示 5168 条中的 3041 到 306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