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近期美国高官频繁访问东南亚的节奏,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将于22日至26日访问新加坡和越南。外界普遍认为,她将继续借机渲染“中国威胁”,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谋求把东南亚变成压制中国的前沿阵地。
事实证明,东盟经济体的出口多元化影响了中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反应。东盟经济体的出口越多样化,中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或对中国的出口)就越能适应相对价格的变化。
本文认为,各国现在可采取行动,推进疫苗接种,以更有效地重振旅行和旅游业。除推出“疫苗通行证”外,各国间达成统一的检疫协议和在跨境接触者追踪方面展开合作有助于使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的旅行更安全、更可预测。
作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成员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和经济多元化的一部分,促进数字贸易一直是这些国家的一项长期优先事项。本文旨在解释影响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成员国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法律和政策问题,以提高政府对建设性和协调性改革的理解和接受度。
太平洋岛屿国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偏远和地理上最为分散的一批国家。在这些国家中,金融包容仍是一项重大挑战,许多人至今仍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本文分析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CBDC) 是否可以提升太平洋岛屿国家的金融服务水平。
20年前开打的阿富汗战争是美欧在“反恐”名义下、在北约框架内进行的最大规模的防区外军事行动,但20年后的撤离阿富汗不仅没能给“跨大西洋关系”增光添彩,反而对刚刚有些起色的欧美关系造成严重二次伤害。
新冠疫情使人们拥有更多居家时间,许多人从美食和烹饪中获得乐趣,重新认识了饮食的价值。食品技术不只追求效率,还追求此种价值。各领域加强合作可以为人们提供最适合的饮食。该领域企业应同规则制定部门共享信息、交换意见以外,也应得到更多同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的机会。
中国以如此快的速度修建了从道路、桥梁到高铁的一切,令世界瞠目结舌。如果快速建设能力是竞争力的定义,那么中国或许是对的。不是美国做不到,只是这仅发生在紧急情况下。
气候变化和相关技术并没有促进双边合作,而是迅速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更复杂努力的一部分。幸运的是,中国有足够内在动力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总体来看,某种程度的地缘政治气候竞争可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美国情报界是否因为没有准确预测塔利班获胜的速度和规模而失败?对于这一问题,一场熟悉的“指责游戏”现在正在华盛顿上演,政府官员和情报来源都向媒体介绍了他们各自的故事。
新兴产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技实力和经济活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为更好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努力实现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美国政府近日冻结了阿富汗政府储存在美国银行的数十亿美元资金,其中包括22吨黄金。引发世界舆论关于是不是应该把黄金尽量储存在本国,要不要减少购买美国国债,以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讨论。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总结经验,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简单移植和抄袭西方的市场经济,中国不但坚持发展市场经济,而且也始终不渝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提名伯恩斯为新任美国驻华大使。8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此提名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中方希望新任的美国驻华大使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的友好合作,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拜登政府上台前后,美国国会“中国特别工作组”下设科技小组在2020年11月发布的《美国的技术竞争新战略》和“中国战略组”智库在2021年1月发布的《非对称竞争:应对中国科技竞争的战略》产生了很大影响,促使拜登政府反思特朗普时期“全面脱钩”的科技政策效果,进而采取“小院高墙”和“选择性脱钩”的策略。
中国和美国都无法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就像美国西部最近的大火和中国中部的洪水所显示的那样。即便美中两国对政府间合作的兴趣消失,它们也将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因为这符合它们的自身利益。
近期,日益严重的水电短缺在伊朗引发了一系列示威游行。这种情况对伊朗新总统易卜拉欣·莱希构成重大挑战。他是否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源,以及他是否愿意推动影响深远的基础设施改革以解决数十年来因错误规划和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问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媒体批评拜登政府对东南亚的关注较少以及美国在东南亚日益失势的情况下,华盛顿正加大赌注。例如,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7月底对东南亚进行访问,成为了拜登政府首个访问该地区的内阁部长。尽管如此,美国积极行动的有效性仍受到美国其它优先事项和东南亚不愿冒犯中国的限制。
多年来,新加坡旅游收入所产生的GDP一直保持在4%左右的相对稳定水平。然而,疫情暴发后,消费模式发生变化,旅游收入的总增加值规模出现下降。为让旅游业继续保持高附加值,新加坡需要与中国、印尼、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日本探讨“旅游泡沫”措施。遗憾的是,此类安排取决于新加坡和这些国家/地区的疫情状况。
人类食物系统是气候变化的最大贡献者之一,会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并排放温室气体。据估计,全球每年会浪费约13亿吨食物。据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亚洲发展中国家人均浪费了11公斤食物,亚洲发达国家人均浪费粮食量更高达80公斤。随着食物浪费的加剧,粮食不安全、环境退化等问题日趋恶化。这表明,人类迫切需要创新解决方案。
显示 5167 条中的 3221 到 324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