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处于全球事务边缘或代表性不足的“全球南方”国家,正经历思想层面的觉醒,努力通过推动国际体系更具包容性、公平性和代表性,以争取或重塑自身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它们的集体声音和团结至关重要。
作者强调,尽管当前欧美关系面临挑战,但仍需全面评估跨大西洋合作对巩固欧洲能源安全的积极作用。
欧洲需要在2025年构建起独立的战略框架以应对贸易和技术问题,同时摆脱美国影响并避免内部分裂。
文章分析称,中国的经济战略正推动全球影响力从美国向中国转移。美国试图反击,而其盟友则被迫直面战略抉择:如何重构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地缘格局。
本文认为,东盟过去那种将经济和政治安全分开处理的分隔式共同体建设模式已难以为继。东盟必须确保其机构和框架能够有效调动起来,帮助东盟成员国应对新出现的形势。
2025年5月在吉隆坡举行的第46届东盟峰会以及首届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是东盟重新调整自身定位的关键举措。
5月30日,中国牵头成立国际调解院,这是一个专注于争议调解的新的国际组织。
中美在国际机构中的制衡,即两国通过国际机构展开的战略竞争,为印太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成果。
在“全球南方”,各国正在探索新的道路,它们不再等待被大国选择,而是在探索如何更加自主地做出选择。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的中东之行引起广泛关注,据称其达成的商业交易总价值高达2万亿美元。不太引人注意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行程包含了美国中东战略代际调整的元素,这将为美国在该地区迫切需要做出调整奠定基础。
近日,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罕见地拒绝了加拿大七国集团(G7)峰会的邀请,转而选择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同出席第二十八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这不仅是普拉博沃日程安排的问题,且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即印尼正悄然调整其交政策。
在大国竞争时代,中美无需竭力寻求相互理解,而应实现无冲突的竞争。
西撒哈拉地区的冲突并非孤立事件,它直接关系到欧洲能源的未来。如果北约和欧盟希望确保其能源与安全利益以及该地区的稳定,它们必须在北非强化其与度。
2025年6月5日,欧盟宣布正在制定一份国际数字战略。
文章认为,美国在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应该发挥领导作用,最强有力的理由是,美国在全球的存在符合美国利益。
“甲亢哥”中国行的成功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外交从传统媒体转向数字社交媒体。中国应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数字输出,为文化交流和数字外交铺平道路。
澳大利亚深知东南亚的重要性,近年来加倍努力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金砖国家扩员以及美国政策转向,加快了多极化世界秩序的形成。这一新的现实促使欧盟拓展其战略和经济伙伴关系,以保持其作为有竞争力和有影响力的全球参与者的地位。
5月14日,哥伦比亚正式加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哥伦比亚的加入对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中欧外交政策选择及中欧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显示 517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