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天津举办第二届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论坛

来源:中国日报 2018-07-05 10:32:42

6月30日,由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非泰达埃及工业园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论坛在天津召开。来自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联合国贸发会议企业和投资司、天津市商委、南开大学、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企业组织的150余名专家学者、业内人士,以及40多家境外合作区负责人围绕论坛主题“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讨交流。

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副司长刘民强,联合国贸发会议企业和投资司司长詹晓宁,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朱伟山,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出席。杨克欣、詹晓宁、陈健先后为本届论坛致辞。

陈健、刘民强、詹晓宁、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冼国明、中非泰达董事长刘爱民、中非莱基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池长贵、中国移动国际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赵鹏分别以“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球投资形势及经贸合作区”、“我国政府支持境外合作区发展的政策和前景”、“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研究”、“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经验交流”、“中非莱基自贸区建设发展经验交流”、“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论坛期间,与会人员围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政策沟通——境外合作区的配套政策与激励措施”、“机制探索:境外合作区与东道国政府的沟通平台”、“资金融通——境外园区商业模式及金融支持”、“境外合作区运营、管理、招商、服务的实践及案例”、“入区企业快速成长案例及商业成功经验”、“中小企业国际化与境外合作区的发展”、“科技、生态、可持续、社会责任——境外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等8个专题进行讨论和对话。

近年来,中国境外建设的各类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截至2017年底,我国企业共在44个国家建设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99家,累计投资307亿美元,入区企业4364家,上缴东道国税费24.2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5.8万个。与此同时,我国境外合作区一定程度上存在产业规划不尽合理、管理服务水平不到位、盈利模式单一、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得到我国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总结合作区建设经验,研究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支持政策,打造更具投资吸引力和产能合作带动效应的合作区示范项目,成为政府部门开展政策性调研,以及学术机构、行业商会、园区投资建设主体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内容。本届论坛是继2017年在南开大学举办首届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论坛的基础上连续举行的,业界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得到政府管理部门和国际组织充分认可的权威论坛。

相关推荐
以球为媒,让我们共谱“津玉良缘”!

5月11日,云南玉昆队主场迎战天津津门虎队之际,这座深藏山川湖海传奇的城市,向天津球迷发出诗意邀约:来玉溪,赴一场足球与山水共舞的双向奔赴!

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以金融开放服务外资外贸

2015年4月起,在拥有“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定位的天津,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落户并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激发开放活力

10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秉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理念,累计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21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