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企业助力卢旺达农田水利建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07-23 09:12:26

中国企业助力卢旺达农田水利建设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卢旺达东方省卢旺津戈-卡朗噶兹农田开发项目水渠。新华社记者张改萍摄

新华社基加利7月23日电(记者张改萍、吕天然)7月的卢旺达正值旱季,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少的月份之一。正午时分,距首都基加利100多公里的卡杜哈村阳光炙热,汽车经过干燥的土路,扬起一阵阵尘土。然而,路旁连片稻田中却沟渠交错、流水潺潺,金黄色稻穗满田间。 

这片望不到尽头的稻田得益于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中地公司)承建的东方省卢旺津戈-卡朗噶兹农田开发项目。这一项目由世界银行出资,是卢旺达农业和动物资源部农村支持项目。 

这一项目内容包括一座库容为375万立方米的水库、30公里渠道及相应道路等,可为925公顷沼泽地提供灌溉水源。 

卢旺达农业和动物资源部农村支持项目工程师让·德迪厄·穆吉拉内扎说,农田开发项目旨在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这一项目建成前,因为缺水且没有灌溉系统,当地无法种植水稻,农民只能在离河水不远的地方种植土豆、香蕉和玉米等旱作物,而且河道在旱季几乎干涸,农作物产量仅能满足农民自家需求。 

穆吉拉内扎说,2016年项目建成后,水库和水渠为农田在旱季时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和便利的灌溉条件,扩大了可耕种面积,在雨季时则起到防洪作用。现在经开发的农田每年可种植两季水稻,使1500多名农民受益。 

32岁的农民阿姆里·比族穆迪玛就是一个受益者。“过去,我种些豆子和玉米,产量只有一点点,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家里吃,”他说,“现在,种水稻以后,除了自己家里吃,还能出售一部分,收入提高了不少。”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农业是卢旺达的主要经济活动,约占卢旺达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卢旺达全国70%的人口从事农业。中地公司自1999年进入卢旺达市场以来,先后执行了13个农田水利项目,主要是坡地和沼泽地灌溉及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使近1万公顷农田得以灌溉。 

卢旺达政治分析人士拉迪斯拉斯·恩根达希马纳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对一个国家的农业转型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提高卢旺达农业生产力和农民家庭收入方面,中国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地公司中东部非洲分公司总经理朱兴辉说,中地公司从国内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卢旺达设计、实施农田水利项目,把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带到了卢旺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地公司还把中方在农田水利方面的管理经验带到卢旺达,带动当地管理水平提升。 

朱兴辉表示,企业实施项目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项目的社会价值。“这个项目可以惠及几代人,这就是为当地社会作了贡献。”

相关推荐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通讯:中企修复卢旺达重要交通走廊进行时 助力当地发展

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向西南驱车行驶约50公里,就到了穆汉加至尼扬盖公路,这里一侧是巍峨青山,另一侧是陡峭悬崖,景色壮丽。记者一年多前曾途经这条公路,当时路上坑坑洼洼、尘土飞扬、颠簸异常,如今路面平整,秩序井然。

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针对白宫网站2月21日发布投资政策备忘录重点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发布的有关备忘录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采取各种歧视性举措强化对华双向投资限制,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新华社经济随笔:新春出海“忙”里的信心与期待

人勤春来早。乙巳蛇年,节日氛围尚未散去,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已开启赴哈萨克斯坦之行。记者随团采访,在依旧寒冷的哈萨克斯坦感受到两国经贸合作的融融暖意,更感受到各方对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