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国际顶尖展会为何青睐上海?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7-27 15:03:39

根据《进出口经理人》杂志近日发布的2018年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上海凭借举办12个全球前100大商业展会,成为全球举办大型国际商展最多的城市。

国际展览业协会最新调查显示,全亚洲一半以上的B2B展会净面积在中国,其中上海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等多项指标均居国内首位、跻身世界前列。

  国际顶尖展会为何青睐上海?

境内外专家分析,国际性的专业展会选址最为看重的要素是,当地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体量和较成熟的产业以促成相当规模的成交。

以跻身全球前十大商业展会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为例。2017年,展会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共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家知名企业踊跃参展;约一成的展出整车为全球首发。

2017年,上海汽车制造业总产值达到人民币6774.33亿元,同比增长19.1%,在上海六大工业重点产业中规模和增速均保持领先。今年7月,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地区,折射全球投资者对上海制造业蓬勃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的乐观预期。

“领跑”全国,服务全国,这是国际展览业者对上海会展经济的评价。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共举办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展会36个,总面积676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国的32%和34%。上海已拥有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的展览项目26个。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统计显示,2017年上海展览业直接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展览业呈现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趋势。

总部位于法国的国际展览业协会日前在上海正式设立代表处。国际展览业协会执行总经理贺庭凯说,该协会760多家会员中有约130家位于中国,绝大多数总部位于上海或在上海积极开展业务。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陈先进分析认为,在目前全球排名靠前展览公司中,其每年营业额和利润的相当部分来自中国市场,而展览的背后是产业与宏观经济。

与国际展览数量逐年增长相呼应,据主要服务于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华东地区的上海海关统计,从1978年至2017年的40年间,上海海关监管进出口总值从30.3亿美元跃升至8814.7亿美元,增长近290倍。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余典范分析,从上海展会发展可以窥见中国经济转型路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出口的主导商品主要是矿物燃料、纺织品为代表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产品亦以机电产品、轻纺织品为主,因当时中国承担较多全球加工贸易分工。如今,中国产业特征已自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中国正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未来,上海有望成为配置全球资源的亚太门户,通过扩大开放来聚集全球资源要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性展会也起着全球资源聚集、共享平台的重要作用。”余典范分析。

今年,已举办30余届的“CHINAPLAS国际橡塑展”首次移师位于上海虹桥的“四叶草”——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展会面积突破34万平方米,吸引全球3964家展商和180701名专业观众,创下展会历史新纪录。

今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这是迄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截至6月上旬,已有65个国家(地区)确定参加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120多个国家(地区)1500多家企业签约参加进口博览会企业商业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年说,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不仅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举措,更体现中国让全球共享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的坚定承诺。

中外业界展望,中国将以更广范围、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与各国一道构建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