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总裁裴锋在“供应链新质生产力决胜全球汽车竞争下半场”的分论坛上表示,智能驾驶是备受瞩目的技术赛道,而超快充电池也逐渐凝聚行业共识,正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总裁裴锋在论坛上发言
裴锋展示了两组关键数据:如今 240万支加油枪油箱服务着 3.4 亿辆燃油车,而1024万支充电枪仅支撑2400万辆电动车,其中公共充电枪仅350万支。充电效率之低可见一斑,大量充电场厂站沦为“停车场式充电站”,这与“双碳”目标背道而驰。裴锋认为,迫切需要将充电站升级为“类加油站式”,提升充电效率。
据裴锋介绍,早在2014年,巨湾技研便提出核心观点: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动力电池应扮演油箱角色,既要充电如加油般迅速,又要尽可能轻小,这既是用户需求,也是行业发展需求。基于此,巨湾技研同年开启超快充动力电池研发,并于2021-2024年实现量产装车,成为行业内首个量产且被认证为全球充电速度最快的动力电池技术。
2023年9月,国家发布超快充动力电池标准,超快充可兼容快充。2024年底,华为等企业积极在全国推广超快充生态,大力建设充电桩。如今,我国多座城市争建“超充之都”:重庆计划在今年年底建成4000座超充桩,广州今年计划建设1000座,深圳去年已建成1000座,香港也在积极推进相关进程。
在裴锋看来,超快充已成为行业共识。他说,比亚迪今年3月发布闪充超快充技术,宁德时代也在布局相关技术。巨湾技研预测,未来五年超快充渗透率将超过60%-70%,成为新能源汽车标配,无疑将是下一个风口。
超快充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正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优势。裴锋指出,以“超充香港”项目为例,超快充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节约香港约40倍的土地利用,其优势不言而喻。这一实例充分证明了超快充电池在空间利用效率上的卓越表现,为土地资源紧张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创新思路。
裴锋提及,自2022年巨湾技研成功量产7.5分钟超快充电池以来,便迅速开启了应用场景的拓展之旅。目前,其应用范围已广泛覆盖乘用车、重卡、飞行器等多个领域,彰显出强大的跨领域适应性和市场拓展能力。在今年5月20日,在新国标体系下,巨湾技研还推出行业首测。
裴锋指出,商用车电动化是大势所趋,去年渗透率达10%,今年预计升至30%。对于TOB市场,成本是关键考量因素。商用车电动化普及面临企业换车资金压力大和补能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但都有解决之道,尤其是补能设施,针对闭环使用场景可建设特定充电生态,巨湾技研已有两年运营经验。
展望未来,裴锋表示,巨湾技研已连续三年成长为行业独角兽企业,期待与众多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动超快充动力电池的使用和生态普及。(何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