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塞上江南绽新颜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08-28 16:56:02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

  开栏的话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开启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又一生动实践。60年来,宁夏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守望相助,砥砺奋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谱写了一部少数民族地区昂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传奇史诗。站在新起点上,宁夏各族干部群众正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实干兴宁,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谱写塞上发展新篇章。

8月18日,宁夏同心县,一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中国传统古建筑沐浴在晨晖中。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清真寺内,“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的匾额将时光的镜头推向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同心清真大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

22年后的1958年10月,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初实践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共和国年轮中的重要印记。

塞上一甲子,风华正茂。从六盘山到贺兰山,山河入画、处处生机;黄河两岸稻菽飘香,城乡锦绣、朝气蓬勃。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西部缩影、改革开放的中国镜像。

  创新驱动,打造西部转型发展先行区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厂区采访时,记者最想知道的是,作为“一号工程”的煤制油项目规模到底有多大?

“这个项目仅敷设的电气、仪表电缆就达1.8万公里,相当于坐京沪高铁往返六七个来回。”神华宁煤集团副总经理姚敏说,煤制油项目联合国内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开展了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国产化任务,成功开发出国产煤炭间接液化成套技术,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宁夏的探明煤炭储量位列全国第6。1957年10月,宁夏大规模开发建设煤炭基地的第一口矿井,也是当时最先进的机械化矿井开工建设。21世纪以来,煤炭由固体到液体,变燃料为原料,科技含量、附加值节节升高。

如今,煤化工成为继高铁、核电后,中国可以成套向国外输出装备和技术的领域。

大河两岸,包括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内的沿黄地区聚集了宁夏60%的人口、创造了90%的GDP,是宁夏创新要素最富集的区域。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4城市,加上宁东基地,共同形成了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被纳入国家区域创新布局。

银川积极推动“首都带首府”合作模式,加快建设中关村双创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飞地工业园等创新平台,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园区。

在吴忠,一度濒临破产的老牌国企吴忠仪表,靠科技创新一跃成为我国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企业。

沙漠城市中卫打起“云算盘”,建成直达北京、西安和太原的4×100G光纤骨干网络,网络延时到北京不到10毫秒,到西安、太原不到5毫秒,成为北上广深的“数据郊区”。

农业领域,宁夏在新品种选育、节水高效农业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重要成果,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和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宁夏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全面创新引领全面发展,创新成为宁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脱贫富民,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

“西海固”3个字,在中国扶贫史上有千钧之重。翻开宁夏60年历史画卷,一以贯之的主线就是与贫困不懈斗争。

历经探索,宁夏从基本区情出发,逐渐形成了“以川济山、山川共济,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山里的问题山外解决、面上的问题点线解决”的扶贫思路。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先后组织实施吊庄移民、扶贫扬黄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十二五”生态移民工程,累计搬迁移民110多万人。

柯具良就是其中之一。走进银川近郊的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4组005的大门,院内小花园中,瓜果蔬菜鲜翠欲滴。柯具良2014年才从几百公里外的西吉县迁到这里。从54平方米的小砖房,到装修一新、陈设现代的120平方米新居,只用了3年时间。他说:“儿子、儿媳妇都在附近打工,一年收入三四万元,两年就能基本挣够盖新房的钱。”

从干沙滩到金沙滩,闽宁镇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红寺堡开发区,早已成为现代绿洲,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仅“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宁夏就统一规划建设了203个移民安置区。移民搬迁,使塞上山川的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人口布局发生了历史性、结构性、区域性大调整,实现了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乡风民俗的嵌入融合,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批羽绒背心都是出口俄罗斯的,下一批是德国的。”海原县城西郊的纺织车间内,农村姑娘田进梅在缝纫机上飞针走线,言语间透着自信。其实,这只是总装车间,像扣子之类的小件儿在李旺镇新源村、西安镇园河村等地的扶贫车间生产,灵活地解决了留守村民农闲时的就业问题。

几十年来,宁夏累计减贫330万人,相当于全区人口的一半。贫困发生率由21世纪初的24.5%下降到2017年的6%。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增加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9507元、6776元增加到2017年的29472元和10738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680万宁夏人民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生态立区,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包兰铁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流动地标。

这条与自治区同龄的沙漠铁路,见证了宁夏天翻地覆的生态变迁。流沙没有逼停列车,反而逼出了麦草方格治沙法。在与浩瀚沙海搏斗过程中,形成了宁夏人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永不服输的精神,宁夏率先在全国实现沙漠化逆转,变“沙逼人退”为“人逼沙退”。

全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全国第一个国家沙漠公园、全国第一个荒漠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禁牧封育的省区……宁夏,在防沙治沙中创造了多项第一,很多经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国门,为全球防治沙漠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宁夏是祖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自治区明确提出,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规划先行,顶层设计入手,从根本上承担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作为中央确定的第二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省区,宁夏全域被划定为生态、农业、城镇3类空间,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并以“三区三线”统筹国土空间布局,管控开发建设行为,以生态底图有机叠加其他各类规划。

60年来,宁夏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的11.9%提高到12.63%,林地保有量增加到2701万亩,新增湿地面积30万亩。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退出所有工矿企业,与北部平原绿洲生态系统相贯通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突出构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带动南部山区绿岛生态建设,局部小气候的改善使区域年平均降雨量逐年递增。

黄河驰而不息地从中卫市柔远镇冯庄村畔流过,从2017年起,村民冯正国有了一个新职务——巡河保洁员。巡河中,手机APP自动记录巡查路径与轨迹,发现问题即时上传,实现在线监督。

像冯正国一样的巡河员在宁夏共有6510名,他们的巡查轨迹覆盖了所有河湖水系。宁夏境内的840条河流、94个湖泊都有了河湖长,初步构建了“党政责任链”“部门共治圈”和“公众齐参与”的河湖共治格局,打响了新时期的黄河保卫战。

六十载接续奋斗,一甲子沧桑巨变。

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宁夏各族人民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阔步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向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劈波斩浪、砥砺前行。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彭景晖 鲁元珍)

相关推荐
安徽怀远:以问题整改实效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水平

近段时期,怀远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认真落实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的主体责任,以问题整改实效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得到巩固和提升。

固镇县连城镇:小草莓托起“致富梦”

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徐从忠的草莓大棚收益年年提升,家庭生活明显改善。

宁夏:5年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将超300家

记者12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日前,宁夏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对标提升转型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创新型企业快速增长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到2022年达到3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