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因地制宜”是中国企业品牌在非洲增强传播力的关键

来源:新华丝路网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18-09-07 15:09:51

新华丝路网北京9月7日电 (记者陈奥)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如何提升企业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与专家认为,“因地制宜”是中国企业品牌在非洲增强传播力的关键。

这是记者从6日举行的国有企业海外传播力建设系列沙龙(第三期)上了解到的信息。

随着走出去进程加快,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备受世界关注,企业的海外形象直接反映出企业在海外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影响企业的品牌价值、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化经营。

“中国企业要想讲好品牌故事,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正面的企业形象。” 艾利艾智库海外事业部副总监罗娜表示,中国企业对外宣传时应确保信息传递的正确性,随着非洲经济加速发展,本土品牌正在崛起,中国企业应抱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与当地企业融合发展,并且要重视当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不踩红线,积极参与环保项目,此外,深度挖掘非洲在数字媒体、线上消费等潜在市场。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罗楠认为,由于非洲国家在思想、文化等多方面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要以当地熟悉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发展。“良好的氛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应搭建内外结合的传播平台,尤其是国企,要慢慢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

罗娜介绍,企业讲好品牌故事要有核心,一是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二是选好主角包括身份、渠道和发声场合;三是故事内容要本土化,让人熟悉,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四是要做好减法,故事应小而美、短平快、去同质化,结构上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目的明确。

由于非洲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化、地理、族群等方面差异明显,中国企业在非塑造品牌过程中,有必要深入研究当地各国的舆论环境。

艾利艾智库互联网信息事业中心高级研究经理苏未然认为,非洲的舆论环境有以下特点:一是媒体数量众多权威分散,自主报道能力和影响力有限;二是新媒体发展不平衡,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互联网尤其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交流、媒体信源、政府和民众发声的重要平台;三是虽然舆论发展基础薄弱,但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增长极;四是本土化意识开始觉醒,但舆论受西方影响明显;五是非洲长期处于话题热点地区。

对于中国企业在非宣传,苏未然提出五点风险提示:一是外界对中企刻板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需建立防御心态、平常心应对;二是由于当地政局不稳,中企在当地的利益保护问题需关注;三是预防外界炒作“中国威胁”、“中国控制”不适于非洲等话题;四是未开展“一国一策”分地区调研,容易造成企业水土不服;五是全媒体布局不完善,难以有效制衡西方舆论影响。

据了解,本期沙龙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艾利艾智库联合举办,主题为“海外传播之非洲攻略”。

相关推荐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落幕 中企斩获多项大奖

为期4天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落下帷幕,中国企业荣获“全球移动大奖”的多个奖项。

中资药企助力巴西研发登革热疫苗

巴西总统卢拉当地时间25日宣布,巴西首款可大规模生产的100%国产单剂登革热疫苗问世。

以绿色理念守护地球家园——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助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项目建设时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