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江西余江:发展生态农业迎“财神”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0-08 14:12:24

新华社南昌10月6日电 (记者林浩) 农田里水稻随风摇曳,三层小楼的院落前老人们聊着家常,广场上孩子们在嬉笑打闹……这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平定乡蓝田村一个平常的秋日。

78岁的村民吴振才精神矍铄,硬朗的身体让人察觉不到他曾深受血吸虫病的困扰。余江曾是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疫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23.7%。如今,在余江区中心,血防纪念馆内的展板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历史。

余江人民不仅送走了“瘟神”,更把“财神”请进了家门。“每年都有固定的收入,用钱的地方不多,生病住院有报销,小病治疗就在家门口。”村民宋接富说。环境秀美,道路通畅,乡村旅游日渐红火,宋接富正盘算着把自家的小洋楼改造成民宿。

2015年开始,余江加强农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治理规范化等工作。宋接富所在的村通过实施“园田化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村内“田成方,渠成网”,如今已成为余江重要的血防文化游览区、乡村振兴的典型区。

离宋接富家不远处的灵溪小镇生态乐园内,生态农业发展如火如荼,农业物联网综合平台充当百余亩土地的“管家”。自动监测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土壤PH值、水质含氧量等数据,将所得数据与专家库数据自动对比,根据数据结果实现肥水一体化设施自动喷淋、自动施肥。平台准确“把脉”,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灵溪小镇生态乐园种植出数十种无公害、绿色健康水果。

灵溪小镇生态乐园负责人洪爱林告诉记者,目前该生态乐园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到8万元,并建有产业扶贫基地,带动124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2000多元。

生态乐园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陈谷龙和妻子都在生态乐园内工作,两人每年收入达7万多元。“过去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土地流转了有钱拿,还能在家门口找到稳定的工作。”陈谷龙说。

2018年,灵溪小镇生态乐园森林度假休闲区开工建设。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将达30万人次,综合营业额可达6000万元,年利润预计达2000万元。

相关推荐
记者手记丨外国记者在江西感知中国高质量发展

近日,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参加了在江西举行的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其间他们走访江西多地,目睹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成就,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让更多“南昌造”客车驶向世界舞台——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的全球突围之路

从1969年成立时的地方小厂,到如今产品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究竟靠什么让“南昌制造”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记者近日走进该公司总装车间、研发中心,探寻其背后的发展密码。

江西上饶:海关首次运用“掌上单一窗口”远程作业 出口企业通关效率大大提升

7月14日下午2时许,在婺源县新辉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品仓库内,一场通过海关“掌上单一窗口”远程作业平台实施的出口木制品属地查检作业正在有序进行,这是江西省海关首次运用该平台开展的远程属地查检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