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助陕西成为“海归”群体发展热土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0-08 17:14:44

新华社西安10月8日电 (记者陈晨) “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化,让陕西这个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海归”群体,正将陕西作为事业发展的新舞台。

近日落幕的陕西省第三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1500多名青年学者参会,33岁的哈佛医学院博士后邓麟就是其中一员。这位在美国生活了8年的年轻人正考虑到陕西工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他的意向之一。

“我是中国人,在祖国的土地上施展才华最有价值。”邓麟说,之所以舍弃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是因为西部蕴藏的发展后劲对自己“很有吸引力”。

地处西北的陕西省,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曾长期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让陕西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许多“海归”将目光投向这里。

以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为例,这个“将橄榄枝伸向全世界”的学术交流平台始于2016年,已经吸引了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名青年才俊参会,其中580多人签订了来陕西工作的协议。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叶凯在荷兰、英国、美国学习工作了12年,回国之初也曾考虑到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工作。但西部地区更为灵活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让他下定决心来这里施展拳脚。“我一直从事生物信息研究工作,西安交大学术氛围浓郁、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破天荒地让我搭建了工作室,打造出分析、算法设计、生物研究的完整科研链条。”叶凯说。

“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事业。”陕西省科技厅厅长赵岩说,从去年开始,陕西在能源化工、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每个项目年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力争为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才俊搭建广阔舞台。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迎军说,“一带一路”倡议将陕西从内陆省份推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陕西已成为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一带一路”的经济和文化门户,这将成为陕西吸引人才的重要契机。

相关推荐
陕西西安:更多企业“坐上”中欧班列

这支穿梭于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正加快形成重要对外开放通道,不仅重构了内陆地区的物流版图,更串联起一条涵盖智能制造、现代农业、高端设备的全球产业链,助推陕西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开行超3000列

7月4日,满载日用百货、陶瓷制品、聚酯切片等货品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鸣笛启程,一路向西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列车的驶出,标志着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超3000列,较2024年提前40天完成3000列大关,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陕西一位老人的红色记忆博物馆

走进陕西省咸阳市的秦都红色记忆博物馆,干净整洁的院落、古色古香的展厅,让参观者仿佛进入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