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科技+艺术:“双创”新源泉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0-10 10:29:47

新华社深圳10月10日电 (记者陈宇轩) 乐队演奏都可以做到无人化吗?答案是肯定的。在9日开幕的2018年全国双创周深圳会场的活动上,自动演奏的无人乐队、采用可穿戴技术的光影服装走秀、眼神接触就能拍照的人体相机等一系列奇思妙想的创意设计正在挑战着人们的想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创意都与艺术密切相关,“科技+艺术”成为了“双创”奇思妙想的源泉。

最吸引眼球的是无人乐队。将乐谱“写”进特制的电路板,在系统的控制下,机械手自动地弹琴、拨弦、敲击,这个由钢琴、吉他、架子鼓等乐器组成的乐队自动演奏起了流行歌曲《you raise me up》。

负责硬件设计的工程师蔡国顺介绍,乐队的很多零件来自于二手的轮椅、缝纫机和自行车,他们用了大约150天,让这些废料在科技的帮助下焕发新的生命力。目前,这个乐队已经能够演奏四首乐曲。下一步,无人乐队将引入更大型的机械臂和更多的乐器。

无人乐队背后的设计团队成立于2015年,在这个近30人的团队中,不同专业背景的艺术家、设计师、程序员互相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科技不仅仅是高大上的,更多创意来自日常生活,来自于对艺术的热爱,我们追求有温度的科技。”蔡国顺说。

“互动麦田”是当天另一个爆款项目:当人靠近传感器时,200多棵麦秆轻轻摇动,形成了如临其境的阵阵麦浪。这个充满互动感的视觉艺术设计,寓意科技可以将人与自然联系在一起,是物联网的一种艺术化的表达。

“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去想这个设计到底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我们相信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价值,源源不断地创意就是从这种结合中产生的。”“互动麦田”项目负责人郝福华说。

近年来,深圳聚集了国内外大批创客,以成立于2011年柴火创客空间为例,目前已经举办了1000多场艺术、科技、设计、创业社区活动,会员已经超过6000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通过跨界协作产生了500多个创新项目。

相关推荐
科技重塑生产链,新疆棉“丝路出海”

在智慧农业的精准赋能下,万亩棉田实现“荒漠变绿田”的奇迹;通过创新制造深度转化,棉花拓宽应用,延伸产业链;依托丝路物流高效链接,新疆棉花沿着共建“一带一路”销往全球——近日,记者跟随“沿着高速看新疆”采访团,领略了科技支撑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别样风景。

从脑科学到猕猴桃——中外联合实验室奏响“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交响曲

联合实验室作为中国对外科技合作创新的重要平台,旨在通过中外科学家的务实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特稿丨中国科技进步的世界注脚——从自然指数看中国“十四五”科研成就

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为世界科研的重要引擎。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仍在迅速扩大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