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石阡农业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网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10-19 16:42:00

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和物质基础。乡村要振兴,根本在产业,路径就是产业革命。

近年来,贵州省石阡县立足县情、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以茶叶+果蔬药、苗木苗圃、生态养殖为架构的“1+3”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石阡农业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1

石阡茶园风光

石阡苔茶是石阡县当地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茶叶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因其苔粗、芽状、节间长、苔状明显,且随着气温升高茶芽叶会变成紫色,又称苔紫茶。

石阡是集高海拔、低纬度和寡日照于一体的地区,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1121毫米,年日照时数1232小时,全年无霜期303天,土壤微酸且富含钾、锌、硒、锶、锰、铷等微量元素,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种植条件,造就了石阡苔茶耐寒性、抗逆性、抗病虫性极强,持嫩性好,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耐饥耐渴、色泽绿润的优良特点。石阡苔茶致病菌卫生指标、重金属及农残含量,均低于欧盟、日本标准,芳香物质含量丰富。

石阡农业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2

石阡苔茶产品

石阡苔茶历史源远流长,汉代杨雄著《方言》、唐代陆羽著《茶经》、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道》、明代《黔记》、清代《续黔书》、《贵州通治》以及现代茶圣吴觉农的著作等历代史书、方志都从不同侧面记载和描述了石阡茶叶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状况。宋代开始,石阡苔茶成为朝廷贡品。明、清两朝不仅上贡皇室,且畅销民间,巴蜀、江南等地均可品到石阡茶。

2009年9月21日,石阡苔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9年10月22日,石阡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苔茶之乡”。

目前,石阡全县苔茶种植面积40余万亩,涉茶从业人员近30万人,茶叶加工企业也从最初的4家发展到现在的140余家,产业规模居贵州省前列,铜仁市前列,并计划在2018年至2019年新植苔茶种植面积20万亩,力争在2020年达到石阡苔茶60万亩的种植目标。目前石阡茶叶企业已在省外城市建立专卖店及销售点15家,省内县级以上专卖店50多家,网上销售点40余家,2018年已生产茶叶5600吨,产值达12.9亿元。如今石阡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广大农户正依托这一绿色生态产业脱贫致富。

石阡农业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3

石阡苔茶

石阡农业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4

石阡县聚凤乡高坪茶厂

石阡农业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5

石阡蛋鸡养殖

近年来,石阡县紧紧围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要求,紧扣全县“1+3”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三大优势,因地制宜种植蔬菜30万亩,其中建设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2万亩(含特色辣椒种植);完成种植食用菌2076万棒;精品水果总面积达15.2万亩;生猪存栏9.6万头,出栏16.95万头,肉牛存栏6.2万头,出栏3.1万头,新增家禽存栏65万羽,出栏108万羽,产蛋量5843吨,水产品产量2800吨;新增中华蜂养殖6000群;新建规范化中药材基地3万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10.2万亩。油茶产业总面积达21.3万亩。同时,严格按照“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把控产品质量关,石阡农业产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关推荐
安徽怀远龙亢镇:激发农业内力 增强产业活力

近期,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科技特派员入户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调研,聚焦农业发展技术短板、激发农业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安徽萧县刘套镇:做优环境赋能经济 构建一二三产协同发展体系

萧县刘套镇持续加强机制建设,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振兴在刘套取得新成就,获得新实践。

安徽怀远包集镇:项目建设加速度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安徽蚌埠市怀远县包集镇把项目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