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两场重头戏演绎改革开放40年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1-21 14:02:17

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 (记者王辰阳) 11月的第三个周末,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了国家话剧院的原创剧目《船歌》。三周前,同一个舞台上演出的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经典之作《于无声处》。前者,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创作;后者,诞生于1978年,在过去40年里几度复排。两部话剧,作为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演出,共同演绎了改革开放40载春秋的故事。

军绿挎包、大哥大、小洋装……满含时代记忆的道具烘托着剧情,一下子把观众拉入过往40年的回忆中。从“三转一响一咔嚓”“马达一响,黄金万两”,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动的台词体现了不同年代的特色。《船歌》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离不开主创团队过去一年多在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等地的采风。

《船歌》编剧刘深说:“对于这部剧,我并非故事的创作者,而是生活和历史的记录者。”比如,该剧的主人公梁海涛,其原型就是一位渔民出身,并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斗成功的企业家。

参与《于无声处》多次排演的导演苏乐慈说:“今天能够再次上演这部剧,一方面证明我们的改革开放还在继续,另一方面能让年轻人记住过去的历史,知道我们国家走过的路。”

戏里戏外,个人命运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于无声处》编剧宗福先,因戏与艺术创作结缘,从一名工人转型为职业编剧。回忆起从前创作的过程,他很感慨:“这部戏真正反映了民心民意,文艺创作永远需要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宗福先说。

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在评价《船歌》时表示,戏剧必须引领时代精神,为时代精神立言,为民族文化立言。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节点,需要我们推出一部不愧于时代的精品,来纪念这个伟大的时代,书写我们正在经历的传奇,歌颂不平凡的普通人的生活。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