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内蒙古包头:昔日“国”字号工业重镇多举措激发民企活力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1-26 10:21:47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6日电 (记者安路蒙) 在内蒙古包头希望工业园区,包头震雄铜业有限公司的部分厂房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公司副总经理董德付显得信心满满,受益于当地政府简化审批事项、提升审批效率,公司二期10万吨铜连铸连轧项目的建设周期比原计划缩短半年,即将实现投产。

“当初将公司落户包头,除了考虑到当地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和生产成本优势,还离不开当地的各项政策支持。”董德付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包头市率先出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从土地、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创新奖励等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打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民营经济的勃勃生机正在被激发出来。

董德付表示,公司落户包头后,在土地、资金补贴等方面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近期还获批电力多边交易0.26元/千瓦时的优惠电价,每年预计可节省1000万元,产品竞争优势将大大增强。

今年9月,包头市青山电器设备有限公司从包商银行成功申请到一笔800万元“助保金贷款”,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据了解,为解决民营企业担保难、融资难,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推出“助保金贷款”业务,由高新区注入担保金,按不高于1:10比例撬动银行贷款,今年累计为中小企业授信贷款7260万元。

为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包头市今年还专门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工作十条措施》,对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等非公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公司专注于胶原蛋白活性肽等前沿科技研究,今年以来累计获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2080万元,加快了公司的科技创新、新品研发和‘双创’基地建设。”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芳说。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更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综合科科长高扬表示,高新区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二十六证”合一,行政审批事项由99项精简至22项,审批时限压缩至2.9个工作日。

一系列利好政策和举措的落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包头这座昔日“国”字号唱主角的工业重镇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目前全市非公市场主体达19.9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9.5%,民营企业4.8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8.9%。同时,在最新发布的2018内蒙古民企百强名单中,包头市共有22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列内蒙古全区首位。

相关推荐
内蒙古老字号组团参加第十九届上海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展销对接活动

9月19日至21日,第十九届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精心组织内蒙古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老字号企业组团参展。

内蒙古把草原风物“搬”到了北京

9月19日-21日,“京蒙协作兴文旅 供销助农促消费——竞园农品汇供销市集暨内蒙古农文旅产销对接活动”在北京竞园文化产业园举行。

内蒙古农牧业项目北京招商对接会举办 特色项目引关注

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项目北京招商对接会在北京竞园文化产业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