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长春:先锋引领促振兴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责任编辑:牛佳 2018-11-26 11:15:12

振兴东北,国家战略。吉林振兴看长春,关键在长春,核心在长春。作为吉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GDP占吉林省将近一半,这样绝对的中心地位让省会长春始终牢记“打先锋、站排头”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在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道路上,引领带动全省向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一个个新目标不断迈进。今年上半年,长春经济以7.4%的增速高出全国0.6个百分点,继续领跑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成为东北经济突围的亮点。

先锋引领促振兴,长春自信而从容。

破解“二人转”,转出产业新格局

曾经的长春,汽车是标志性符号,但一业独大也是转型发展之痛。时间回放,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这,也是经济新常态下长春矢力破解的课题。

汽车一业独大,全市经济围绕汽车转的格局如何打破?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走向世界,长春给出的答案是:牢牢抓住东北振兴、“一带一路”、制造强国等机遇,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思想上的拨云见日,带来行动上的果敢勇毅。三年后的今天,可喜的变化与成果接踵而至。从长客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到凭借自主研发世界最先进激光焊技术、首次打入美国市场的波士顿红线地铁;从红旗中国首款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E·界”,到世界级智能重卡解放J7;从长光卫星生产的无人机,到戴上我国航天技术多项“第一”桂冠的“吉林一号”一组10星同时在轨运行……无论是传统支柱产业老树开新花的华美蝶变,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来居上的创新突破,无不见证着长春从“制造”到“智造”,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升级之变。

不仅仅有“复兴号”和“吉林一号”,随着产业的加速升级,一张张新兴产业名片正从长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长春新区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仅有的拥有合束激光器核心技术的两家企业之一,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凭借DLT系列合束激光器项目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公司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40%,正在研发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将用于航空航天、3D打印等领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三大支柱优势产业鼎足而立,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大数据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长春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今年1—10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1%,高于传统产业增速8.5个百分点。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全市正在建设15个新兴产业园区,在建项目22个,新落位项目43个,新签约项目47个,谋划重大项目80个,新兴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显现。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在华为、浪潮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带动下,“互联网+”跨界融合引领形成的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数字化“双创”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全市249个“双创”基地、2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持续拉动服务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长春服务业增速连续高于一产、二产,实现总量、占比、效益“三个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瞄准“高精尖”,科技创新生动力

星光璀璨耀苍穹,而在长春人眼里,“吉林一号”最亮,因为它是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里由长春打造的“中国名片”。

深知“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道理,长春人的血脉里,始终流淌着创新的基因。从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到中国第一颗商业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再到遍地开花的科技创新型“小巨人”企业产品不断填补国内空白,创新已成为引领长春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

站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节点,长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投入连年增长,激励政策接连出台,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深入长春新区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60家高水平研发机构星罗棋布,这个联合新区内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一院四校四所”建设的创新中心,拥有光电子、新材料等5个专业技术平台,成为辐射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科技成果研发、技术转移和扩散的创新中枢。

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吉客现代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一台有三个“关节”两个“手臂”的橘红色机器人极为显眼。“这是全球第一个双点焊头点焊机器人,相当于用一个‘大脑’控制了两个分开工作的焊头,实现了效率翻倍、产值翻倍。”吉林省吉客现代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小东介绍。作为长春经开区内最早为一汽大众实施国产化产品配套的企业,长春市常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只有100多名工人工作。“这套全自动注塑机可以自动取件、自动修剪浇口,再自动对零件进行影像检测、识别是否合格,最后由工人对产品做精细化处理,全程只需要一名工人与机器配合。机器24小时作业,每天能完成约1200件。”在一套正在运作的高大机器旁,公司副总经理曹军介绍。

“吉客”和“常春”只是长春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的代表。2017年,长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6%和62.8%。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12.57亿元,迈入全国技术交易活跃区域。今年截至目前,长春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2户左右,总数超过550户;新认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80户,总数超过870户。

摒弃“傻大黑”,发展“高精尖”。华为、浪潮、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规划建设全市政务云平台、企业云和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精准引进的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双创基地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航天信息产业园、华为云数据中心等“三新”项目建设;小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高”字号、“新”字号、“尖”字号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在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围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推进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建设,实施“1238”工程,持续抓好21个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示范点,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长春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引进“高大上”,激发投资新活力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

走进长春新区,尚未“满月”的长春·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储备200多家创新主体,完成7家域外公司注册。作为长春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的重大项目,长春·中关村创新中心充分借助中关村丰富的创新资源、遍布全球的网络体系,汇聚人才、技术、金融资本,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近两年,长春将引进、落位、建好重大项目作为主攻方向,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总量规模,一批带动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纷纷落位。

今年前9个月,长春市项目投资以8.1%的速度增长,开工项目902个,完成投资1308亿元,民营项目占全部项目的78.9%,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与活力持续增强。

通过高位统筹、上下联动、广泛参与、集团作战,长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上半年,全市内资引进省域外项目333个,资金70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长春市纳入省签约项目调度系统的项目个数、到位资金总额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等多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以优化项目服务为着力点,长春全力以赴构建谋项目、抓项目、成项目的工作格局,研究起草了《长春市2018年加强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打造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推进链条。

长春坚持问题导向,抓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挂帅,市发改委牵头,市直部门深入参与的全市项目推进中枢,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疑难问题解决机制》作用,举全市之力为项目单位提供服务保障。

为促进招商信息收得全、跟得住,招商项目落得下、落得快,长春制定招商与项目落地衔接机制,捋顺工作流程,形成了促进招商项目落位的闭环管理模式。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长春指派服务秘书,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目前,按“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方式,全市共为1130个重点项目选派了417个秘书,保障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秘书跟踪服务。

近年来,长春还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依法公平公正监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以长春新区为试点,协同多部门在全省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94项许可证件分别采取取消、告知、备案、优化程序等四种管理方式,实现“照后减证”,推动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25%。

为让企业群众少跑路,长春市将工商办理事项清单207项全部纳入“只跑一次”改革范围,90%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实行企业登记“容缺受理”服务和免费提供营业执照寄递服务;实行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项目“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标准“零投诉”。

引领协同发展新常态,绘制共赢发展新蓝图。

以省会长春为引领,一股竞进提质、抢前争先的自信与自强在吉林大地激荡,共同勾画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王英 孟凡明 陈馨元)